17岁少女吃药中*后,直接被送入icu,后来经抢救无效最终宣布脑死亡。该新闻出来之后,迅速冲上热搜。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多少少会有些病痛,吃药也成为无可避免的事情。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发现不少人并不在乎吃药流程,甚至擅自改变药物服用要求,最终导致严重后果。
这一新闻事件也给人们提了个醒,如果日常不注意正确科学服用药物,那么治病的药也可能瞬间变成*药。究竟是哪些习惯导致的中*?又应该如何改正呢?
一、常见错误的吃药习惯
1、饮料代替温水
许多片剂或丸剂药物都需要用水冲服,一般医生或药店人员会嘱咐病人,吃药的时候用温开水送服。
很多人却把这句话置之脑后,认为只要是液体,能够把药物顺利送进食管不就好了吗?这样的想法其实是错误的。
如果用茶水代替温开水送药,茶里很多物质会消解药性。比如茶多酚可以跟红花、*芪等药物发生反应,使其药性大大降低。
同时,茶中的鞣酸不能和抗菌素类药物一起服用,不然会产生很多副作用,比如恶心、呕吐或者皮肤过敏等等。茶水也会抑制铁的吸收,如果吃的是补铁、补血类的药物,也会影响药物效果。
很多年轻人还喜欢用果汁或咖啡送药,这也是极不正确的。咖啡里含有能够刺激中枢神经的物质,同时也会刺激胃部黏膜。
有些药物本身就对肠胃有刺激作用,加上咖啡的双重效果,会产生更大的刺激作用,导致胃黏膜出现损伤。而果汁中含有较多的果酸,也会导致药物分解,降低药物效果。
2、直接嚼碎或生吞药物
有些人在吃药的时候,身边正好没有水,则会采用嚼碎或生吞药物的形式来吃药,这是不对的。
比如一些糖尿病缓释类药物,通常会被包进特质的膜里,药物进入胃部之后,会先溶解外部的膜然后再渐渐发挥效力。直接嚼碎吃进去,会破坏外部保护,使缓释药物加快释放速度,不利于血糖控制。
3、服药不规律
很多慢性病症需要长期按时服药,但对于不少患者来说,依从性较低。服药期间身体没有症状,就选择少吃或直接停药,这种习惯也是不对的。
比如抗菌类药物,擅自延长服用时间,期间会产生细菌耐药性,造成不良后果。如果缩短服药时间,体内药物还来不及完全吸收,浓度过重也会产生严重后果,甚至会造成中*现象。
二、以下情况疑似药物中*
1、烦躁不安
药物通过食道进入胃部,如果产生中*现象会先刺激肠胃,产生恶心呕吐的现象。频繁加剧的恶心症状,会让人产生烦躁不安的情绪。
有些药物剂量过大,影响中枢神经,产生中*现象,也会导致患者产生烦闷、暴躁的表现。
2、虚脱眩晕
一般药物是通过全身血液循环到各处,从而引发药效。所以药物中*时,人的中枢神经会被损伤,从而出现短暂的眩晕现象。有些人中*之后会视觉模糊,看不清眼前的东西,也要警惕是不是服药后发生中*。
3、全身发冷
药物中*除了会影响中枢神经之外,对人体大循环也会造成不良后果。一旦*素进入循环系统,就会出现面色发白、浑身发冷的症状。
如果中*严重,服药者可能会浑身抽搐、血压起伏较大,甚至出现晕厥。一旦发现这些症状,医院抢救解*。
三、如何避免药物中*
服药期间要严格遵守医嘱,按时定期服药。尤其是一些慢性疾病患者,不能因为时间长,就中断服药,这样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服药的时间也有讲究,看清楚是饭前还是饭后,间隔时间最好长一些,以免出现药物进食频繁,加重药性,出现中*现象。
除此之外,要按照一人一方来执行。同样都是感冒,成人和小孩的药物选择以及剂量有很大的差异。如果不按医嘱,擅自将成人感冒药减半给孩子服用,容易导致孩子出现药物中*。
总结:
生病吃药本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很多人不把小病放在心上。开了药之后要么不吃、要么擅自加量减量,还有些人直接用饮料冲服药物。这些习惯都会导致药物无法发挥正常效力,严重时可出现药物中*。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医院看医生,也开了处方。为了自身早日恢复健康,还是需要听从医嘱,定时定量的服药。避免那些服药错误的习惯,才能做到“药到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