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以动脉压升高,特别是舒张压持续升高为主要特点的慢性、全身性的血管疾病。典型的高血压主要症状有头晕、头痛、颈项僵紧、烦躁易怒、失眠多梦、耳鸣耳胀、视物模糊、血压升高等,晚期病人常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实质性损害。
高血压尤其是晚期高血压对人体的损害是严重的,其造成的人体损害,几乎是不可逆的。尤其是长期服用高血压药物对心脑肾等器官损害后出现的并发症是最要命的。所以,患有高血压病的人,一定要对它的危害有足够的认识和高度的重视。
中医是怎么认识高血压的现在很多高血压患者的共识都是靠长期服用西药来维持。而在中医学是没有高血压这种说法的,但没有这个病名并不是代表中医就对高血压没有认识。
事实上,与高血压相关的各种症状和对应的防治方法,在中医典籍文献中都有记载。例如《*帝内经》就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视”的记载,其认为该病的眩晕与肝肾有关。《丹溪心法·头眩六十七》中则提出“无痰不眩”,“无火不晕”的观点,认为“痰”与“火”是引起眩晕的另一种缘由。古代中医学的这些观点与现代医学的高血压病有密切关系。
中医认为高血压的病常与情志失调、饮食失节、内伤虚损等有关。结合高血压的临床表现,应属于中医眩晕、头痛、中风等范畴。
生活中哪些因素与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首先,是情志失调,长期处于精神紧张或恼怒忧思状态,可能会造成肝气内郁,郁久化火,则耗伤肝阴,使阴不敛阳,肝阳偏亢,上扰头目而出现头痛、头晕、易怒等症状。肝和肾两脏关系是很密切的,即肝肾同源,肝郁日久化火同样可灼伤肾阴,而造成肾的浮阳上越、虚阳上亢而导致眩晕、耳鸣、躁扰、失眠等现象。
其次,是饮食失节,过食肥甘厚味或饮酒过度,以致湿浊内生,湿浊久蕴则化热化火,火灼津液成痰,痰浊阻滞脉络,故现头痛、头晕,发生高血压。
第三,内伤虚损、劳伤过度或肾阴不足、年老肾亏、肝失所养,也是造成高血压的原因。
中医对上面说到的症状治疗有治标与治本两大法则。治本以平衡阴阳、补益肝肾为主;治标有清上补下、理气化痰、平肝潜阳、安神定志等方法。处于更年期的女性还要兼顾调摄冲脉、任脉和胞宫的功能。
防治高血压的中医办法中医经络学说认为,高血压的发生是肝、脾、肾三经经络功能失调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症状。运用经络、穴位、针灸对早期高血压病进行防治效果很好,关键是要选取有效的穴位和穴位间的协同治疗作用,并贵在坚持,切不可一曝十寒。
--------------部分图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异议请及时告之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