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足炎的诊断与治疗
在门诊有相当一部分的患者是因为膝关节内侧疼痛来就诊的,担心自己是不是半月板受伤了,但是在我们进行体格检查以及相关影像学检查之后发现疼痛其实是鹅足炎引起的。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本人对鹅足炎的认识。
a.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相关的解剖知识
“鹅足”其实是“鹅足肌腱”(下文称“鹅足”)的简称,它位于胫骨内侧副韧带之浅层,由于3条肌肉——缝匠肌、股薄肌及半腱肌在胫骨上的联合腱组成,该联合腱呈三叉状,形如鹅足而得名。(吃货读者们放下你们的碗筷吧,本文不讲能吃的鹅足…)
b.那么好好的鹅足怎么就发炎了呢?
当我们在进行跑步、跳舞、球类等运动时,膝关节的反复屈伸活动会使得前述的组成鹅足肌腱的三块肌肉肌腱反复摩擦、挤压鹅足滑囊,使得鹅足滑囊产生无菌性炎症,从而引起了鹅足处的疼痛,严重者可有关节周围明显肿胀、关节活动受限。有病友就要说了:“我是个肥宅(喜欢窝在家很少运动的很可爱的一类人),我平常很少运动的,怎么也得鹅足炎了呢?”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些不正确姿势也会导致鹅足炎,比如长时间的下蹲,因此这样会到时鹅足肌腱长时间的紧张,同样可导致该滑囊的发炎。对了,鹅足炎也常见于有膝退行性骨关节炎、体重较大的中老年女性以及扁平足患者,跟该人群下肢力线的改变有关。
c.有鹅足炎后我会怎么样?
看到炎症我们最容易联想到的疼痛,所以毫不意外地鹅足炎会导致鹅足处,也就是膝盖内(下)侧的疼痛,呈刺痛样,可伴有肿胀,程度较轻的患者仅在行走以及上下楼梯时疼痛,严重者在静息状态下也会痛,甚至膝关节的屈伸活动也受限。
d.怎样才能诊断呢?
体格检查:鹅足压痛(+),呈针刺样,无放射痛,可触及包块,但无皮肤变红和肤温的升高。麦氏征(-),髌韧带内侧压痛(-)。
辅助检查:X片和CT上一般无明显异常,MRI中可发现胫骨髁内侧水肿,触诊发现有包块者则还有囊性积液相。
鹅足炎一般需要和内侧半月板损伤进行鉴别,因为这两者都可有膝内侧的疼痛症状,但半月板损伤多有明显的外伤史,除了膝周疼痛之外还可有“咔哒咔哒”的关节弹响、交锁(膝关节屈伸到一半时被卡住了…),麦氏征(+),内侧间隙应力试验(+),病史较长者还会有因疼痛而减少运动继发的股四头肌萎缩。MRI也能很好的将二者区分:内侧半月板损伤者在MRI中可看到半月板内线状的或不规则状的高信号,而这在鹅足炎患者的MRI影像中是没有的。
e.鹅足炎该怎么办?
不舒服当然是看医生啦,俗话说:“病从浅中医”,及早就医利于病情恢复。而且鹅足炎在骨科门诊中也是常见的就诊原因。我们一般的处理方式是对发炎的鹅足进行“定向爆破”:在鹅足进行局部治疗,方式有:浮针治疗,该治疗方式通过促进炎症部位的血液循环,使致痛因子、代谢*物通过血流被带走,从而达到消炎止痛的目的,再配合我们指导的康复治疗可达到更好疗效。此外,我们也常规选择“痛点注射”,在做好定位后,将消炎止痛针直接注射至发炎的肌腱,使其炎症消除,同样能收获很好的疗效。
f.我可以怎么进行居家康复呢?
1、放松肌群:可揉按鹅足肌群、大腿外侧肌群使其放松;有条件者可用泡沫轴等器材辅助:
①放松鹅足肌群:双手后撑坐于地上,将泡沫轴垫于患侧大腿后方,通过上下肢的配合使得泡沫轴在腘窝与臀部之间滚动1分钟;
②放松外侧肌群:患侧在下位侧卧,患侧手肘撑地,上位下肢弯曲辅助支撑,泡沫轴置于患侧大腿外侧,令泡沫轴在股骨大转子(大腿上段外侧明骨性突起)至膝关节之间滚动1分钟。
体力较弱者练习时慎防体力不支导致外伤,尽量家人陪同、辅助练习。
2、肌力锻炼:
①鹅足肌群锻炼:俯卧位,缓慢规律屈伸患侧膝关节,15个/组,早晚各3组,或练习至肌肉有酸胀感,可循序渐进增加练习强度,如使用弹力带进行对抗或捆置沙袋。
②大腿外侧肌群锻炼:令患侧下肢在上方的侧卧位,双下肢屈曲约90°,两足并齐,以脚掌内缘为支点,做类似贝壳开合的动作稍快地抬起患侧膝关节至将近垂直地面,使得大腿外侧肌群收缩,然后缓慢放下膝关节,如此为1组,每次15个/组,早晚各3组,或练习至肌肉有酸胀感。同样可通过弹力带或沙袋加大练习强度。
③内外侧肌群力量平衡:足跟距离墙根约15cm背靠墙壁,双手自然下垂,上半身自然挺直,屈膝使身体缓慢下降,缓慢屈膝约30°(视体力而定,体力较弱者可减小屈膝角度),保持3-5秒,再缓慢伸直膝关节使身体上升,保持3-5秒,如此为1组,每次15个/组,早晚各3组,或练习至肌肉有酸胀感。
g.我们知道鹅足炎的发病机制后反其道而行之就可以有效预防它的发生啦:
1、保持良好的姿势,避免长时间下蹲动作,如洗衣、擦地、择菜等,避免长期负重,控制饮食保持合适体重;
2、活动前热身,增加下肢的柔韧性和灵活性,活动强度需适度并循序渐进,活动后进行肌肉拉伸,使肌肉放松;
3、患有扁平足等影响下肢力线的疾病的患者,需对其进行治疗,按病情需要佩戴鞋垫或矫形器矫正下肢力线。
图文撰写:白国文
审核编辑:蔡淼鑫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