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血虚证又称肝血亏虚证,肝血不足症。
百度百科解释:肝血虚证是肝血不足所产生的病症。以肝血的调节功能失常及相关脏器失养为特征。肝脏血液亏虚所表现的证候;多因脾肾亏虚,生化之源不足,或慢性病耗伤肝血,或失血过多所致。
主症:学习证型要抓重点,抓住其不同于其他类型的特征。肝血虚证的特征就是:头晕目花,肢体麻木(肝病症状);面、爪、舌色淡白(血虚症状)。本证可见到:头晕目花,视物模糊或夜盲,面白无华,爪甲不荣或见肢体麻木,关节拘急不利,手足震颤,或见妇女月经量少、色淡甚至闭经。舌色淡,脉细。
辨证要点:本证以肝病表现+血虚症表现兼见为辨证要点。即:血虚证与筋、目、爪失于濡养的见证共见。
病因:仍然是生成不足、损耗过度、它证累及三个方面: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久病耗伤营血,妇人产后出血过多、月经过多,崩漏及其他原因出血过多;肾精不足,累及化生不足。
病机:病机是讲清楚为什么“证”会出现“症”的原因的。肝血虚为什么会出现肝病表现+血虚证症状表现?因为肝血不足,肝系组织器官就会失去濡养,目失所养会出现眼花、视物模糊或夜盲;筋失所养会出现肢体麻木、关节拘急不利,手足震颤,肌肉跳动;女子以肝为先天,肝血不足,血海空虚,故月经量少,色淡,甚至闭经;血虚,不能上荣头面,故头晕,面白无华,爪甲不荣,舌色淡,脉细。
疾病范围:临床上出现什么情况想着应用本证?肝血虚证在中医体系中常出现在眩晕、头痛、不寐、雀盲、虚劳、痹症及月经不调等病症中;在西医体系,见于各种贫血、夜盲症、慢性肝炎、肝硬化、更年期综合症、月经病、功能性子宫出血、皮肤瘙痒症、腓肠肌痉挛、神经血管性头痛、末梢神经炎等疾病过程中。
类症鉴别:有相同点的证,易混淆的证,临床上应当想到并且明确鉴别开来,主要出现什么就是什么,有兼证是常态,遣方用药要照顾到,但是不能既像这个证又像那个证,似是而非,拿捏不准。
肝血虚证的临床鉴别是:1、心血虚证,两证同为血虚,都有血虚证临床表现:面色苍白,唇甲色白、眩晕、失眠、舌淡、脉细;但是心血虚有心脏特有症状:心神失养而出现心悸、怔忡、心烦易惊、健忘;肝血虚有肝脏特有症状:眼花、视物不清、雀盲、四肢麻木、肌肉跳动等。
2、肝阴虚证,两者都有肝病一些特征:两目干涩、视物不清;但肝阴虚有阴虚的特征:阴虚生内热,潮热、盗汗、舌红、脉数等;肝血虚有血虚的特征:面色、唇甲色淡,舌淡、脉细。
掌握了这些技巧,这类鉴别诊断就是小菜一碟。
治法:补血养肝。
代表方:补肝汤,出自《医学六要》卷七。具有补肝养筋明目之功效。组成:当归、白芍、川芎、熟地、木瓜、酸枣仁、炙甘草等。方歌:补肝汤中木酸枣,当归芍地不能少;补肝养筋及明目,再加川芎炙甘草。趣味巧记:当地穷人烧草木(当地芎仁芍草木)。
方义:补肝汤以四物汤(当归、熟地、白芍、川芎)补血养肝,以木瓜、酸枣仁,甘草酸酐而化阴血。
加减:若失眠多梦,加茯神、远志安神;若见心悸气短者,加黄芪、党参补气;胁肋疼痛明显者,加柴胡、川楝子泄肝气;肢体麻木明显者,加鸡血藤、伸筋藤补血养筋;眼干昏花者,加枸杞子、女贞子、桑葚子滋补肝肾;雀盲者,加石决明、刺蒺藜、苍术等清肝明目。
总之:本证以肝血不足,不能濡养肝系组织为病理基础,治疗应重点在滋补肝血,酸味入肝,加用酸甘之品,有助于补肝养血,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故应佐以补脾健胃之药,肾精不足,精不化血,肝肾同源,治疗时应当适当加入补肾益精之品,补肾之品多能补肝,也使肾精充沛以助化血。#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