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晕车的原因
晕车,即晕动症(MS),在临床上并不属于疾病,而是身体受外界环境变化(如外部强烈移动或运动刺激等),从而产生过于敏感的机体反应。即在一段时间内,身体在受到强烈运动的刺激(如颠簸、摇摆、振晃或旋转等)而产生的一种过度保护性应激反应过程,故又称为“运动适应不良症候群”。其主要机理为植物神经调节过程出现障碍,包括内耳迷路以及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多伴有内分泌系统的激素变化,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抗利尿激素、催乳素和雌激素等分泌的变化。在乘车时,经受振动、摇晃的刺激,人体内耳迷路不能很好地适应和调节机体的平衡,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导致神经功能紊乱,引起出冷汗、眩晕、恶心、呕吐等晕车症状。诱因主要有:①乘车出行时的外界因素,例如:天气高温湿热、车内通风不畅(空调或皮具气味及其他不良气味混杂);②自身的身心调节因素,如出行前精神紧张导致晕车易感状态,另外饮食过饥或过饱引起胃肠反射性刺激,导致腺体分泌及消化代谢功能失衡及紊乱。
2晕车的主要临床症状
晕动症的症状主要有:①腺体分泌大量黏液,如唾液、汗液和油脂等。以头、面部明显,四肢发凉,冒冷汗等;②眩晕困乏,头重脚轻,四肢乏力;③上腹部不适,恶心反味甚至呕吐;④心慌胸闷,呼吸浅快等。
3晕车的防治措施
晕动症具有特异性、适应性、诱导性等特性,在“人—车—环境”的关系中,晕车的发生仍需诸多条件,所以防治晕车的发生,应主要从预防调理性整体治疗和对症药物性局部治疗两方面着手。常用的晕车药主要有以下几类:①抗胆碱药物,如东莨菪碱;②抗组胺药,如异丙嗪、苯海拉明等;③镇静药和止吐药,胃复安片、茶苯海明片、甲氧氯普胺等;④竞争性抑制儿茶酚胺药物,如阿替洛尔;⑤中药制剂,如生姜、五苓散胶囊。
除了对症使用药物之外,以下预防措施也有助于减少晕动症的发生:
①保暖。现在以空调车为主,注意加衣保暖,避免冷气直吹身体。保暖有利于提高机体抵抗外界环境侵袭的能力,减少晕车的发生。
②配戴医用口罩。车厢内因保洁工作不足,易参杂不良异味,配戴医用口罩可有效抵挡车内各种不良气味(如汽油味、烟味、呕吐物气味等)的侵袭。
③忌油腻、减轻胃肠负担。饮食方面宜清淡、易消化的软食为主,应避免暴饮暴食,过多食糜在胃肠内潴留,易导致肚子胀、反胃、恶心等不良情况发生。可在乘车前,充分排便,减轻胃肠和膀胱等器官负荷,避免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而出现的晕车症状。
④闭目养神,转移注意力。乘车时闭目养神,并想象其他美好事物,既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又转移注意力,可有效调节担忧晕车所带来的心理负担,放松减少晕车的发生。
⑤忌烟酒等刺激物。烟酒会刺激并干扰大脑运动调节中枢处理与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易导致眩晕、腹痛、恶心或呕吐等晕车症状的发生。
⑥调整座位与体位坐姿。选坐车内视野好的座位,有助于大脑协调身体与眼睛感受的运动变化,以中、前座位为宜;另外,头部适当固定,身体偏右侧靠的坐姿体位,胃十二指肠消化蠕动方向与汽车行进方向相同,有利于胃肠食糜等内容物的消化和继续推进,减轻胃肠负荷,有效避免腹胀、恶心、呕吐等的发生。
⑦清新空气,放松身心。乘车时可食用释放芳香的水果,如芒果等,或是使用空气清新剂,清凉油等,以达到舒心安神,提高机体免疫状态的目的。
⑧穴位按摩。研究显示[1],指压按摩内关穴(于掌侧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的位置),或揉按神厥穴(即肚脐),可有效地帮助预防晕动症的发生。
晕车不是病,晕起来要人命。晕车一族们,快增强自身的免疫调节能力和状态,提高抵抗能力,并保持交通工具内卫生、运行稳定,以预防为主、药物为辅的原则,做到舒心春运,祥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