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作性眩晕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90年,大爱依旧
TUhjnbcbe - 2023/8/28 20:56:00
白癜风医院治疗哪里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60318/4792767.html

百年风云激荡,九秩薪火相传。作为守护一方百姓健康的忠诚卫士,大连医院(以下简称大医一院)这座汇聚东西方医学精神和文化的殿堂,经过90年的传承构筑,芳华赓续、熠熠生辉。连续三次获“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医院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全国模范职工小家”荣誉称号;医院协会全国首批医院;中国最具公信力医疗机构(医院)排行榜,以全国第七名的优势居东北三省之首;中国医疗机构最佳雇主排行,位居全国第12位;“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医院擂台赛总决赛,医院、价值案例及全国银奖;连年荣获中国管理最高奖管理科学专项奖卓越奖,辽宁唯一……满载荣誉、不忘初心,大医一院始终秉承“弘道笃行精诚大医”的院训,坚持“聚焦医疗前沿、注重患者感受”,以精湛的技术、优质的服务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健康。

大连医院长春路院区。

联合路院区

张前路院区

峥嵘岁月见证跨越发展

这是一医院。

翻开院史重温那段峥嵘岁月,令人感慨、引人自豪。年,大连医院前身——日本赤十字社大连病院成立,仅有床位16张;年成为中国共产*在解放区创建的第一所高医院;年成医院,首任院长为沈其震院士;年南迁遵义;年回迁复建,床位达张;经过2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年,长春路院区大楼建成投入使用,编制床位张,年正式更名为大连医院;上世纪90年代末组建泉涌医疗部;年,联合路院区大楼建成投入使用,编制床位增加到张;年,金普院区大楼建成投入使用,编制床位增加到张;年,启动金普院区中心建设项目,编制床位增加至张。

90年来,在大连这片热土上,印刻着一代又一代医学科学家和医学教育家的足迹,一大批学者先后从海内外来到大连,为医院的发展呕心沥血,勤苦耕耘。

早在上世纪50年代,医院在国内率先开展中西医结合诊治急腹症的研究;年东北首家开展低温下心内直视修补术;年开展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成功,为我国第一例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正常分娩的患者;年由贺瑞麟等人完成的中西医结合“总攻”排石疗法治疗肝胆管结石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年,十指完全离断再植手术成功,为当时世界第四例成功案例。

经过几代人的奋斗,今天的大医一院已经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现代化医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中心。现有长春路、联合路、金普、泉涌和张前路5个院区,建筑面积39.19万平方米,编制床位张。年门、急诊量万人次,年收治住院病人11.6万人次,年住院手术量4.4万人次。拥有目前国内配置最高、性能最先进的高精尖诊疗设备,“医疗、教学、科研、管理、服务”五位一体协同发展,是辽宁地区综合实力最强、百姓最信赖的三级甲等医医院之一。

矢志创新提升诊疗水平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拥有红色基因的大医一院深明其理。多年来,医院以*建为引领推动学科发展和技术创新。

大医一院始终坚持和加强*的领导,贯彻落实新时代*的建设总要求,医院*的建设,落实*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开展主题教育,强化思想引领,筑牢组织根基,推动*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紧密结合,为医院各项事业全面进步装上“红色引擎”,提供坚强保障。

医院*委提出“以国家重点学科为龙头,以省重点学科为骨架,以市重点学科为支撑的国家、省、市三级学科建设体系,分层次、全方位推进学科整体水平提升”的学科发展规划。

在年教育部第四次学科评估中,大医一院临床医学学科排名取得历史性突破,进入全国前30%,排名B类。现已拥有中西医结合临床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临床重点专科6个,省级重点学科7个,市级重点学科22个。拥有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与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科研平台2个。辽宁省卫生计生委再生医学与生物治疗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神经系统重大疾病发病机制研究重点实验室、辽宁省中西医结合疑难危重病重点实验室等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9个;心律失常与眼科疾病被授予辽宁省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成心血管内科、干细胞和肾内科等3个省级联盟;拥有市级及院级科研平台/实验室21个。

医院提出“以疾病为中心,建立一站式诊疗模式”的发展理念。从患者感受出发,优化流程,整合资源,在全国综合性医院中率先建立国际化心血管病诊疗中心,年专科门诊量近16万人次;24小时心脏急救绿色通道救治成功率99%,平均救治时间60分钟,超过国际“*金90分钟”的救治标准,医院首家国家级胸痛中心;建立东北三省首个糖尿病多学科协作一站式诊疗平台、甲状腺一站式诊疗中心、东北唯一胃肠动力一站式诊疗门诊等。

率先在辽南地区建立国际诊疗先进模式,打造多学科诊疗(MDT)平台。7年来,30余个科室参与,完成诊疗超万例,与国际、国内顶尖水平医疗团队开展远程医疗,组建结直肠癌MDT团队,成功入选“全国大肠癌多学科综合治疗技术推广试点工程”。

技术创新提升综合实力。在发挥传统技术的基础上,医院不断鼓励创新技术,胸外科在省内成功实施首例3D螺旋CT定位导航+3D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胃肠外科在东北三省率先开展早期胃癌的PPG技术、免疫导航引导下胃癌根治术;泌尿外科成功在大连市率先开展精囊镜和显微外科技术治疗男科疾病;耳鼻喉科在东北三省率先开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semont和barbecue法复位技术,是东北唯一中华医学会“眩晕临床诊疗中心”;消化内镜科成功完成辽宁省内首例“经口内镜下环形肌切开术(POEM手术)”;腹腔镜外科在省内率先开展腹腔镜下的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手术及减重术;腹部急症外科成功实施全市首例腹腔镜下经胆囊管行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心血管内科开展经皮穿刺主动脉瓣置换术(PAVR),为东北地区首先开展的微创瓣膜置换技术;率先开展国产Sino机器人在帕金森氏病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手术;引进辽宁省首台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Xi系统,胸外科、心脏外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妇科等均可以通过该设备开展各种微创治疗。患者在大连就能得到高精尖的诊疗服务。

人才培养注入强劲动力

人才是第一资源。

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是人才。近年来,大医一院坚持提高临床及教学能力,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启动全程人才培养计划,实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案、优秀骨干国内外研修计划、教学名师培养计划、专病名医培养计划、科技英才培养计划、优秀学科带头人及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其震工程等一系列激励*策。目前,医院拥有高端人才数已居东北前列。

建立院士工作站、外国专家工作站。国际、国内的大牌专家陆续来院出诊、查房、手术、学术交流。医院逐步扩大与国内外一流医疗机构的交流合作,先后与美国、德国、法国、英国医院签订友好合作协议,建立常态化实质性医疗合作关系,开展人才培养、学术交流、远程会诊等项目。每年选派百余名中青年骨干到国内外知名的医疗机构研修,引入先进管理、服务理念与技术,医院发展。

致治之要,以育才为先。作为大学的第一临床学院,学院始终贯彻大学办学方针,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学二级管理,出台多项教学激励机制。教育教学经费综合投入持续增长,至年达到万元。现有博士生导师50名,硕士生导师名。年医院有4位专家被评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自年,多次获得省优博/优硕。医院青年教师代表大学参加全国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获得二等奖。

人尽其才,则百事俱举。培养医学科学精神和医学人文精神相结合,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医学人才,推广PBL、TBL、CBL等先进的授课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作为国家级首批住培及专培基地、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强化学生操作技能,开展“三番式”临床技能培训体系,通过“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提高临床实践能力水平。积极推进医学教育国际化,选派优秀学生到国外学习交流,自年开始,与日本爱媛大学合作,互派本科实习生进行交流访问。努力培养具备“两种精神、一种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医学人才。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年至年,学院学生7年5次代表大学参加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取得两次全国总决赛特等奖和1次一等奖的优异成绩。年医院代表辽宁省外科组在“中国毕业后医学教育省际联盟”第一届住培大赛中勇夺桂冠。

人才兴院、科技强院。近10年来,医院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6项、其他科技进步奖79项;实现国家级重大项目零的突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卫生计生委重大行业公益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医院重大疾病临床诊疗能力重点建设项目相继落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总计项,省市级课题立项项;在国内外知名的期刊上发表SCI论文篇,影响因子大于10分15篇,大于5分篇。近10年科研经费累计近1.5亿元。

危难之中彰显医者仁心

医术万变,唯有大爱不变。

一直以来,医院积极践行公益服务,崇尚医学人文精神本质。从辽沈战役前线,到抗美援朝战场;从唐山地震救援,到支边支农建设;从年医护人员不顾安危抗击“非典”,到确诊大连市首例甲型流感患者;从年汶川特大地震救援,到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在一场场时代大考中,大医一院以拳拳之心交上赤诚答卷,在笃定的坚守中谱写着医者仁心的壮丽战歌!

特别是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大医一院人勇挑重担,用热血和坚守捍卫了医者荣耀,用大爱仁心书写了责任担当。

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大医一院的医生和护士们慷慨逆行,奔赴一线。全院共名医务工作者上交请战书,誓言“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

1月26日,大医一院派出第一批由两名队员组成的援鄂医疗队,医院(医院)ICU;2月2日,第二批由五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队医院;2月8日,由现任大连医科大学校长、时任大医一院院长徐英辉、副院长尚东带队,大医一院名医院一起星医院,战疫的52天里,实现了在院患者零死亡、出院患者零复阳、医护人员零感染。大医一院所有援鄂队员将大医的精湛技术、良好风貌展现在武汉和全国人民面前。此外,医院先后派出4名医护人员支援辽宁省新冠肺炎集中救治锦州中心,派出16名医护人员支援辽宁省新冠肺炎集中救治大连中心。

在7月22日,大连发生聚集性疫情时,大医一院人又一次挺身而出、冲向一线,夜以继日攻坚克难,拼尽全力与疫情搏斗。

按照大连市卫健委要求,大医一院组建了人的核酸检测采样队伍并完成对名医生、名护士的核酸采样培训。从7月22日起,进驻甘井子社区参与全市市民采样。至7月31日,先后派出核酸采集人员累计人次,其中医生人次,护士人次。累计外采核酸样本人次。医院组建30人的流行病调查队伍,对重点企业和地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标本采样。同时启用张前路院区、金普院区收治相关病人。7月25日大医一院派出10名医生、25名护士进驻张前路院区。7月26日、28日先后派出15名医生、30名护士进医院,7月29日至8月2日派驻重症专家、呼吸专家、感控专家、医务部副部长、护理部副主任及内分泌专家共6人进驻六院全面接管重症病房。经过半月余的努力,8月15日,最后一位重症患者治愈出院,大医一院医疗队员圆满完成“7·22”疫情救治任务。

一袭白衣奔赴一线,为疫情的控制献上自己的力量,同时也筑起了守护家园的长城堡垒。从1月下旬全面投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战斗,到疫情控制,再到复工复产,大医一院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各科室在严格防控疫情的同时,竭尽全力保证市民的救治需求。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大医一院规范设置了预检分诊点,安排相关专业医师进行预检分诊。门诊实行全预约分时段实名制就诊,保证“一人一诊一室”,避免患者聚集,确保每位就诊人员的安全。

历经了这场大考的大医一院人永葆家国情怀,践行医者担当,让信仰、责任、善良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也收获了社会各界赋予的荣誉。大医一院作为主力*的辽医院医疗队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大医一院援鄂医疗队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医院科学抗疫先进医疗队,大医一院感染科荣获全国“人文爱心科室”。大医一院多名抗疫医务人员被授予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先进个人,国家级、市级“三八”红旗手,“白求恩式好医生”,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省市青年五四奖章,省市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共青团员,大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现突出先进个人,省市抗疫最美家庭等等。

事实上,公益服务已经融入大医一院的血脉,与医院共成长。几十年来,医院派遣医学专家赴也门、南非以及国内的*、西藏、青海、宁夏等地帮扶。医院募集救治数百名先心病儿童,免费为贫困唇腭裂儿童手术,获全国慈善总会嘉奖;与市慈善总会、大商集团联手启动“大连行动——小儿脑瘫公益行”,实现“小儿脑瘫医护康患一体化”的社会救助体系;坚持五年的“心”健康快车公益行路程已达4.7万余公里,服务人数达4.6万余人次;启动“大连城市公共场所心脏骤停体外自动除颤(AED)救治项目”,为心脏急症引发猝死的患者赢得最及时的抢救时间。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面向未来,大医一院在传承中发展,在创新中超越。逐梦百年的新时代已经开启,医院0名追梦人将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坚韧不拔的毅力,负重致远,厚积薄发。在大学*委的领导下,在各级行*部门指导支持下,大医一院在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医医院”的征程中跑出加速度,为健康中国、健康辽宁的美好愿景再出发!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90年,大爱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