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风的发病率在世界排名第一,每年都会有新发病例万左右,目前存活的中风病人有万左右,并且大部分都有着身体功能的缺失,比如偏瘫、功能失调等。并且中风的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危害性也已经远大于恶性肿瘤和心脏病,但受到的重视程度却远远要低于这两者。
什么是中风?
中风在医学上又被称为脑卒中,是指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血管堵塞导致血液不能顺利流入大脑,而引发的脑组织损伤性疾病。临床中常见的就是脑梗死、脑血栓、脑出血,而会引起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就是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其中高血压是中风发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所以对于高血压的防治也显得至关重要。
但中风虽然凶险,但发病前也会有一些征兆,我们只需要多留心,及时干预,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中风带来的危害。
中风发生前,会有哪些征兆?
言语异常
中风发作前患者会有舌头麻木、说话不利索、吐字不清的情况出现,甚至还会有舌头无法伸直、口角歪斜的现象,可能是由于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相应的血管出现痉挛,从而导致该部位脑供血障碍影响到了言语功能。
头痛眩晕
如果突然有眩晕的情况发生,就要引起警惕,可能是大脑短暂性缺血导致的,如果头痛剧烈难忍,或者是由间歇性疼痛转变为剧烈性疼痛,也要引起重视,警惕中风的发生。
身体麻木
如果毫无诱因的情况下,出现了身体某个部位麻木的症状,比如一侧手脚或脸部麻木,甚至出现嘴唇、舌头麻木,腿脚发软、站立不稳、肢体使不上劲的情况,并且本身是有着三高的中老年人,就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检查。
在生活中该如何预防中风?
注意保暖防寒
中风的发病和气温有关,温度越低发病的可能性就会越大,所以老年人居住的房间内温度要保持相对恒定,注意保暖。中风和空气的湿度也有着一定的关联,湿度越低发病的可能性就会增加,所以冬季天气干燥,老年人在家中要使用加湿器,也要减少外出,外出时尽量戴口罩,可以明显减少中风的发病风险。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饮食上要注意多吃粗粮和蔬果,也要适当地补充蛋白质。少吃油炸食物,多吃豆制品,可以降低胆固醇。烹饪方法,要多采取凉拌、水煮、清蒸等。每日也要补充充足的水分,每天保持一次排便,有前列腺增生导致排尿困难的患者,要及时进行治疗,老年人大小便都要采取座位,以防摔倒。
老年人要多锻炼身体,比如打太极拳、跳广场舞、散步等,可以促进身体血液循环,避免血栓的形成,尽量不要选择久坐的娱乐活动。年轻人也要注意不要过度劳累、思虑过重、按时休息、不熬夜,注意劳逸结合、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尤其是有家族性三高病史者,更要注意趁早防治、及时干预。
定期体检
由于很多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都是由于颅内血管畸形导致的,所以体检的时候建议增加头颅CTA检查,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颅内血管发育的情况,是否有血管畸形、肿瘤等疾病,以便可以及时采用介入治疗干预。对于平日有高血压的患者,也要经常测量血压,保持血压的稳定,一旦血压过高或过低的情况出现,就要及时进行调整或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