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作性眩晕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雷火灸治疗高血压 [复制链接]

1#

高血压

1中医认识

在中医古医学记载中,并无高血压这个病名,而以临床症状“眩晕”、“头痛”诊断,这些病的产生与心、肝、肾、脾阴阳失调,阳气过旺,冲脉、任脉、经络相搏有关。

1.病因

人的情志发生失常,如长期喜怒无常,忧思过度,精神紧张,致使肝气不舒,郁结,久而生火化风,火性上熏,风阳上亢,致使本病发生。饮食内伤,过瘾膏粱厚味,肥甘之物,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湿浊壅遏,久壅温化而生火,火邪灼伤津液而成痰浊,浊气夹肝风,上犯脑窍,故而头痛眩晕。年老体衰,疲劳过度,也会引起肾阴虚损,肝失滋润,肝阴不足,肝阳偏亢,上忧犯病。

心与肝肾关系密切,肾水能济心火,水火相济,则心肾代谢功能正常。若肾水不足,肝失滋润,则肝阳偏盛,反可致心火犯肝,肝藏血、心主血,即心火盛,则肝伤阴,导致肝阳上亢。也就是饮食失调,脾胃内伤,失去健运,积久生痰,痰浊化湿,上熏清窍,变生本病。长期反复发病,易导致冲、任二脉常相搏,致使肾阴肾阳虚损,肾水不能正常济心与肝,心火肝风内生上亢,引起高血压。

2.临床症状

头晕、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眼花、耳鸣、心悸失眠、手指麻木为伴随症状。这些病的产生主要为肝肾阴虚,心火上炎,肝阳上亢,气血上逆,阴虚阳亢,上盛下虚;风火结生,灼津生痰,痰湿壅盛,清阳不升而犯病。

(1)肝阳上亢:头痛眩晕,耳鸣,头重脚轻,失眠多梦,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口干,尿赤,大便结躁,腰膝酸软,手脚心发热,舌红苔少,脉弦有力或脉弦细数。

(2)肝肾阴虚:头晕,眼花,耳鸣,腰腿乏力,五心烦热,气急胸闷,失眠心悸,遗精、口渴少津,舌质干红,少苔或无苔,脉弦细而数。

(3)痰湿内壅:头胀脑重,眩晕且痛,胸腹闷胀,呕吐痰涎,不欲纳食,肢重麻木,形体肥胖,行动不灵,舌质肥大有齿印,舌苔厚腻,脉弦而滑。

2西医认识

高血压的形成主要是周围动脉阻力与心排血量失去平衡的结果。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综合征,并可导致靶器官的损害,伴全身代谢性改变,分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

年世界卫生组织,高血压专家委员会确定的标准:18岁以上成年人高血压定义为:在未服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服用抗高血压药,即使血压低于/90mmHg仍应诊断为高血压。

3雷火灸治疗

肝区

百会、肝俞、曲池;头晕痛加风池;失眠加神门;肝阳上亢加太冲;阴虚阳亢加双侧三阴交、太溪;阴阳两虚加双侧三阴交、太溪;心悸加内关

(1)用温灸法:灸疗时患者平卧,点燃1支灸药,装入单头式灸具内,在肝区作横行遍灸,距离皮肤3-5cm,每一个来回为1次,每10次为1壮,每壮之间用手压一下皮肤,灸至皮肤微红,深部组织发热为度,大约10分钟,然后选百会穴、肝俞、曲池,每穴用雀啄法,距离皮肤3cm,用雀啄法每穴灸3-5壮,每雀啄10次为1壮,每壮之间用手压一下,灸至皮肤微红、发热为度。

(2)头晕痛加风池;失眠加神门;肝阳上亢加太冲;阴虚阳亢加双侧三阴交、太溪;阴阳两虚加双侧三阴交、太溪;心悸加内关,均用上述雀啄法灸疗。

每天灸1次,7天一疗程。

以疏肝平阳,益气活血,养阴滋肝益肾,祛痰化浊为治疗原则。在肝部施行温灸,是解除肝部气血郁结,梳理肝气的作用,配腧穴以达到引邪外出,风邪宣泄,肝平则病缓。百会、曲池能疏风宣热,活血行气;肝经原穴太冲,能潜阳降火;头晕痛加风池,祛风清利头目平阳;失眠加神门、三阴交,养心安神,调和心肾;阴虚阳亢,取双肾俞、双太溪,滋阴降火,取三阴交、足三里滋补肝脾之阴化浊。

转自

赵氏雷火灸第六代传承人

医院传统疗法中心教授

-陈璇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