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作性眩晕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针疗法丨鼻衄穴 [复制链接]

1#
鼻衄穴相当于传统腧穴少商穴。《针灸甲乙经》中载:手大指外侧去爪甲角如韭叶。俯掌。在拇指桡侧,指甲角旁约0.1寸处取之(图7-8)。具有清热泻火、宣肺气、止鼻血的作用。鼻出血取鼻衄穴常规消*后,用28号1寸毫针迅速刺人1分,行捻转手法,留针15分钟,然后取艾灸卷点燃后熏灸患侧的鼻衄穴,直到完全止血为止。但对灸治和针刺无效的鼻腔大出血者,应选择棉球堵塞压迫法,医院治疗,千万不可延误病情。轻症取患侧穴位,重症或两侧鼻腔同时出血者可取双侧穴位。所谓鼻衄,即鼻腔出血,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症,如急慢性鼻炎、鼻窦炎、鼻黏膜糜烂、上呼吸道感染、血小板减少症等病均可出现流鼻血症状。《灵枢·百病始生》中云:“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其病因多为火热灼肺,迫血妄行所致,可发生于各种年龄及任何季节。少商穴为手太阴肺经之井穴,乃肺经之根,而肺又开窍于鼻故鼻腔疾患常取肺经穴位治之。针刺少商穴加灸,实为一补一泻补泻结合,可清泻肺经之火热,补肺阴之不足,以此达到清肺热、止鼻血的目的。除此之外,行间、迎香穴等均具有止鼻血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血小板数量的增多,对止血具有重要意义。而针灸某些穴位对血小板数量的增减,具有良性而明显的双向调节作用。即血小板数量增多者,针灸可使其降低,反之血小板减低者,针灸又可使其增加。

常某女,13岁,学生。因鼻出血于年8月20日就诊。病人因经常用手指抠挖鼻孔,故多次发生右侧鼻腔流血不止。检查:面色红润,精神佳,右侧鼻孔处塞一棉球,有血迹,脉细数,苔白。诊断为鼻出血,取鼻衄穴(右侧)针刺加灸5分钟左右,鼻腔流血停止。针灸治疗2次,病情稳定,鼻出血停止,临床治愈。3个月后随访未见复发。

延伸阅读

一针疗法丨眩晕穴眩晕穴相当于传统穴百会穴。《针灸甲乙经》中载:在前顶后一寸五分,顶中央旋毛中,陷可容指。正坐位。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头部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叉点处取之(图7-9)。具有平肝熄风、开窍抗晕的作用。耳源性眩晕。取眩晕穴常规消*后,用28号2寸毫针以15°迅速刺人1寸左右,用平补平泻手法,待局部产生针感或放射至耳根部时留针30分钟,每隔5~10分钟行针1次,每次半分钟,期间可加用艾灸20分钟,10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如不愈,休息5天后可行下1个疗程。耳源性眩晕,又称梅尼埃病。临床上以急性阵发性头晕、视物模糊、耳鸣、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虚汗为主要症状。其病因为耳内迷路水肿、充血、积液及压力不平衡所致。《内经》中曾云:“上虚则眩。”“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素体虚弱,感受外邪,或忧思劳伤,过食肥甘等有密切关系。本病多发于中年人。属于中医学“眩晕”的范畴。百会穴用于医治眩晕由来已久。如《胜玉歌》中早就有“头痛眩晕百会好”之记载。从经络学来看,百会穴属督脉之会,又位于,人身之巅顶,故具有提升一身之气、摄理气血之功,以及调和百脉、升清降浊、平肝熄风、醒脑开窍、止眩抗晕等功效。实践证明,用百会穴治疗内耳眩晕疗效可靠,且无需配穴,多数病人可以康复,故可以认为是医治梅尼埃病的最佳穴位之一。胡某,男,51岁,退休工人。因一过性眩晕于年11月2日就诊。病人1周前突发阵发性眩晕,感觉天旋地转,伴有耳鸣、出虚汗、恶心、欲吐等症状,20分钟左右开始好转。检查:神志清楚,五官端正,血压/80毫米汞柱,脉细沉,舌苔薄白。初诊为耳源性眩晕,取眩晕穴针刺加艾灸,隔2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8次而愈。至今4年余未见复发

温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药,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版权说明:本文来源网络。我们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以。此文出于学习分享,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无商业用途。若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