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作性眩晕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与合并疾病的关联性分 [复制链接]

1#

作者:邓巧媚,张玥琦,王巍,徐开旭,温超,刘强,陈太生,林鹏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一种相对于重力方向的头位变化所诱发的、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眩晕和特征性眼球震颤为表现的外周性前庭疾病,常具有自限性,易复发。多数BPPV可通过手法复位治疗得到痊愈,但也有部分患者在耳石复位后复发。目前对BPPV复发的危险因素研究评估尚少,也存在争议。尽管BPPV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但临床上以BPPV的病因是否明确来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BPPV。本文主要通过对病例进行详细病史调查,分析病例的发病情况,合并疾病,来讨论合并疾病对患者患有BPPV的影响,为预防BPPV的发生及复发提供一些帮助。

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年6月至年5月本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的BPPV患者例,诊断符合年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断和治疗指南及美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基金会的诊疗指南。

方法与分组:对来就诊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及调查并记录患者的病史,包括眩晕首次发作时间、病程、发作持续时间、末次发作时间、眩晕及头晕特征、患者的既往病史、诱因及影像学检查。视频眼震图支持下分别进行Dix-HallpikeTest和RollTest,对BPPV进行客观甄别及耳石责任半规管定位诊断。分为没有合并疾病的BPPV患者组与有合并疾病的患者组,再将有合并疾病的患者组下的不同疾病分为明确性病因(突聋、头外伤、前庭神经炎、中耳炎、前庭性偏头痛)及发病风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颈椎病、冠心病等),分别计算其BPPV患者例数和所占总BPPV患者例数的比例,再分别计算有合并疾病的患者组下不同疾病的BPPV患者例数及所占总BPPV患者例数的比例。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分析两组患者年龄分布符合正态分布,正态分布的资料中,计量资料用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合并疾病与BPPV的关联性用卡方及二元logistic进行分析。检验水准α=0.05。

结果

BPPV患者基本情况:BPPV患者共例,其中男性例(31.11%),女性例(68.89%),男女之比1∶2.21。年龄15~93岁,呈正态分布,平均(55.52±13.89)岁,其中男性平均(55.29±13.80)岁,女性平均(55.62±13.49)岁,且女性年龄大多聚集在45-65岁,占到患者人数的53.9%,将女性患者年龄分成25岁,25~34岁,35~44岁,45~54岁,55~64岁,65~74岁,74岁,患者年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患者主诉眩晕反复发作从0.5个月~40年,眩晕持续时间2s~20min。

例BPPV中后半规管患者例,占BPPV患者总例数的66.67%,其中后半规管管石例(98.67%)、后半规管顶石4例(1.33%);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例,占BPPV患者总例数的32%,其中水平半规管管石98例(68.06%)、水平半规管顶石46例(31.94%);前半规管BPPV最少见,共3例,占BPPV患者总例数的0.67%,混合型BPPV患者共3例,其中左侧水平半规管+后半规管BPPV患者1例,右侧水平半规管+前半规管BPPV患者1例,右侧后半规管+左侧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1例。

BPPV患者的病因及风险因素:没有合并疾病的BPPV患者组病例共例,占BPPV总患者例数的35.33%。有合并疾病的BPPV患者组病例共例,占64.67%。合并头外伤,前庭神经炎、突聋、中耳炎、前庭性偏头痛等疾病的患者共78例,占17.33%。有高血压疾病的患者共例,占32.44%,有糖尿病疾病的患者共52例,占11.56%,有颈椎病疾病的患者共例,占24.44%,其他风险因素如高血黏度症、冠心病等13例,占2.89%,患BPPV的潜在风险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颈椎病等总患病例数为例,占BPPV总患者例数的56.22%。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椎病为BPPV发病的危险因素。第一季度患病人数为94例,第二季度例,第三季度例,第四季度例,不同季度间患病人数具有显著差异性(P0.)。

讨论

BPPV的明确病因包括头外伤、突发性聋、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中耳炎、前庭性偏头痛等,与之相关的发病风险因素还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颈椎病、冠心病等。年龄是BPPV主要的风险因素之一,年龄的增长会导致半规管功能及耳石器功能的退化,而在椭圆囊和球囊的囊斑的表现为Ⅰ型和Ⅱ型毛细胞慢慢减少,并导致耳石脱落。本资料显示BPPV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5.52±13.89)岁,提示年龄的增长,增加了耳石脱落与BPPV的风险。且在本资料中,季度可能与BPPV的发生率也有关,第三、四季度的发生率比前两个季度更高。

女性是BPPV的高发群体,在本资料中显示女性患此病的例数是男性的2倍。数据显示,50多岁的女性更容易患BPPV,年龄大多聚集在45~64岁之间,而我国女性更年期大多为45~65岁,根据每人绝经期的不同提前或推迟,55~64岁之间的患者最多,占到女性患者的34.5%,这可能与50多岁的女性正处于更年期有关,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量也会随着减少,容易发生骨质疏松,BPPV的容易发生可能也与此因素有关。有研究表明,患BPPV的绝经期女性的雌性激素和骨密度都比较低,而耳石为碳酸钙晶体,绝经期女性骨密度的降低可能会影响耳石在椭圆囊和球囊中的附着力,使耳石从耳石器中进入到半规管中,从而在半规管中移动使得患者产生眩晕的症状。

除了年龄增长导致的器官功能退化而导致的耳石脱落,还有其他很多因素与BPPV的发生及复发相关,如高血压、糖尿病、各种内耳的手术等等。有文献报道,与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等相比,BPPV患者同时患有高血压的患病率更高。本资料亦显示,BPPV中高血压的患病率最高,是最常见的合并疾病,占到BPPV患者总数的32.44%,与文献报道结论一致。其次为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占BPPV总患者数的11.56%,在这些患者中,除了血管的问题,糖尿病还会产生由血糖和血浆胰岛素的水平变化引起的平衡障碍,以及随后在半规管中出现的耳石。但在本资料中却显示高血压与糖尿病与BPPV的发生关联性却不是很大,这可能与在数据收集的过程中并未具体收集患者的血压值与血糖值有关。

除了上述的潜在风险因素,还有一些大家都公认的BPPV病因,如突发性耳聋、头外伤、前庭神经炎、梅尼埃病、耳科手术等等耳科疾病均可引起BPPV的发生。本资料显示源于这些疾病的BPPV患者占总BPPV患者的17.33%,与其他研究相比所占比例较少。头外伤可能导致耳石的脱落,头外伤性耳石脱落也是BPPV明确的原因,本研究将其归为到继发性BPPV中。头外伤后继发BPPV较为常见,一般发生于头外伤后数小时至1周。可能是由于头部在受到猛烈撞击后,导致椭圆囊内的耳石也受到撞击从而松动、脱落进入半规管使患者产生眩晕的症状。BPPV常表现为后半规管,可能与后半规管的解剖位置相关,由重力作用耳石更容易进入后半规管。在本数据研究中头外伤的患者中全部表现为后半规管的BPPV。

合并突发性耳聋的BPPV患者中,可能是由于局部的病*感染,也可能是由于特异性的动脉闭塞或脑膜动脉或神经受累引起的,其对某些内耳结构的缺血和变性具有不同的敏感性。而在本资料中的突聋患者较少,仅3例,与其他临床研究来说例数相对较少,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患者在出现听力下降的症状时2周内进行了及时的治疗,病情得到及时的缓解。突发性聋的患者随着病程的慢慢发展可能也会出现非耳石症的眩晕症状,注意区分。

在大多数(vestibularneuritis,VN)患者的报道中,BPPV复发的发生率在10%~15%之间。与特发性BPPV相比,继发于VN的BPPV患者平均年龄更小,仅涉及后半规管,治疗效果比较差且复发率较高,且存在运动无力的情况,在本数据统计分析中前庭神经炎继发BPPV的患者也主要影响后半规管。前庭性偏头痛也会增加BPPV发生的风险,在前庭性偏头痛患者中有1.11%的患者发生了BPPV,且报告为年龄≥40岁为偏头痛患者发生BPPV的危险因素,在本资料中记录到BPPV的患者中有32例有前庭性偏头痛的症状,患者的年龄主要在40岁以上,发生率为7.11%,在本数据中研究的群体主要为BPPV患者,与上述研究的群体可能不同,因此BPPV患者中偏头痛患者的发生率比偏头痛患者中BPPV患者的发生率要高。

椭圆囊的耳石脱落与半规管的功能减退在病理上可能存在同源性,随着研究的深入,相关明确的病因及其风险因素将得到不断的探索发现。对于有多种合并疾病的BPPV患者在进行耳石复位治疗的同时也要注意其他合并疾病的治疗,以防BPPV的频繁发作。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前庭系统功能的减退,全身疾病会更加恶化前庭功能的状态,可能导致耳石更频繁地脱落,全身疾病的治疗预防BPPV的发生以及复发也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来源: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年第33卷第5期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