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作性眩晕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飞地4nwcscv0 [复制链接]

1#


            地


过南京长江大桥,往北,然后再折往南,就到了苏皖交界处。由于路程不远,人们即使出了省界也没有跨省的概念。在地头、山坡上开满金*油菜花的日子,我随“送文化下乡”一行去江苏“最偏远”的一个村子安装地面卫星接收天线。这是南京本地生产的小型卫生电视装置,俗称“小耳朵”,体积重量就如同一台小电风扇,用螺丝固定在房屋外墙上,收看效果丝毫并不比有线电视逊色,而且费用全免,深得用户欢迎。


    乍一听,或者要奇怪,在有线电视已经普及的今天,有必要给用户安装卫星电视接收天线吗?这就得从“最偏远”说起了。


    说这小村子“最偏远”丝毫不带夸张成分,它偏远到什么程度呢?这么说吧,偏出了江苏行*区划,大概所有的江苏省地图都不会有它,不是太小,而是根本没有,因为江苏行*区内不可能找到它。


    我第一次听说这样的奇事儿,也诧异。小於村,一个小小的自然村,11户人家,全姓於,村民户籍都在江苏南京市,村子却被安徽的村子围了起来,就仿佛独悬在大海中的一叶小舟,电话区号用的是安徽,移动电话算漫游……这种情况即便是长期身处南京大概知道的人不会很多,要不是这次“送文化下乡”,也许我也不会有机会了解它。


    汽车沿着老山脚下的公路逶迤前行,路边白杨一团嫩绿,经过一条长长塘堤,从一个屋舍分散的村子中心穿过(安徽的村子),惊起的几只草狗子围着汽车汪汪乱跳,三五头黝黑的大水牛或卧或站在树荫下咀嚼草料,神态悠闲从容,与NBA大腕儿嚼口香糖的模样竟有几分神似。


    爬上个小山坡,但见粉墙黑瓦的几幢农舍随意隐在绿树丛中,鸡群在草丛中觅食,极有些桃源意蕴,刚刚装上墙的“小耳朵”点缀出了几许现代气息。电视机一开,立刻出现了清晰的画面,引来两个孩子盯着屏幕直出神。


    在家等待装天线的女主人是个壮实的大婶,忙了家里还要照应晒在大门口水泥地坪上晾着的、块状茎根样的东西,我们一行无人认得出是什么。问大婶,她说是药材,活血化瘀的草药。绵延百里的老山中先前多有生长,现在需求量大了,附近村民开始种植,一亩地里每年也可以刨出个三千五千的,比种粮食强多了。


    跟大婶有一搭没一搭地聊了起来。她说自己和老一辈都不知道为什么江苏的村子会跑到人家安徽的地界来了(她用的是“跑”)。我说,既然住在这里打电话、看电视都不方便,为什么不干脆划入安徽算了,或者再往南京方向搬一点,她笑笑说:祖祖辈辈就住在这儿,这里是家呀,人走了地又搬不走有什么意思?这就好比根长在地里,人走了没了根就活不成了……


    前后加在一起,也没跟大婶说几句话,我们在村里也没有停留多长时间,安装调试完就回来了。一眨眼就过去了两个多月,然时间越长越莫名其妙记挂那个原本没有半点渊源的小村子,记挂之余,还有一些感动。为村民根深蒂固的“根”意识,为独悬外省却又和谐相处的气氛。都说“心远地自偏”,在这儿正好调了个个儿。十一户人家,与安徽乡邻同俗通亲,祖祖辈辈却坚守着自己的家园,如果放大一点呢,这种情结或许也是应当被歌颂的。我猜测,多少年来,肯定会有人动议将这个弹丸大小的“飞地”划归更好管理的一方,或许就是村里人心里的坚持,也可能还有别的啥原因,村子就一直保留着这样特殊的“飞地”状态。这里边会有什么深层次缘由呢?我想深究,但总是无有结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