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作性眩晕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朱元璋欲杀沈万三,指着猪蹄问这是啥菜沈妙 [复制链接]

1#
北京去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前几年一部电视剧《聚宝盆》,以元末明初作为时代背景,把江南首富沈万三的成长创业史演绎的淋漓尽致。

主角沈万三从一个寂寂无名的小人物,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艰苦奋斗,一步一步为自己赚取了富可敌国的财富。在自己拥有财富之后,他积极响应朱元璋起兵,犒赏三*。

即使如此,朱元璋和沈万三之间也不是铁板一块。曾经很多次,朱元璋都对沈万三起了杀心。更有一次,朱元璋指着沈万三问猪蹄是啥菜?沈万三巧妙的回答为自己躲避了一劫。

沈万三妙答保性命躲劫

现在的周庄大街小巷上,几乎到处都能看到当地特色食品“万三蹄”,就好像重庆的空气中都飘着火锅的味道一样,整个周庄都飘溢着“万三蹄”诱人的肉香味。

说起这“万三蹄”,还有一段关于朱元璋和沈万三之间的小故事,正是因为他们的这段小故事,这普普通通的猪蹄髈(北方俗称“猪肘子”)才有了这么一个别致的名字。

这道“万三蹄”是元末明初江南首富沈万三家的经典菜系,也是这位名留青史的富豪自创的菜系,制作方法相当讲究。

把猪肘子收拾干净之后放到开水锅中煮到五成熟取出,擦干表面的水抹上糖色,晾凉后再放入八九成热油中炸到微红,之后捞出沥干油,把皮肉切成桃核形的小块。然而,这仅仅是完成了初步的制作准备过程,接下来还有更为复杂的制作工序。

在锅内家热油炒糖色,再放入由绍酒、酱油、精盐和葱姜等10种材料制作而成的料包,把准备好的肘子放入锅内,加清水小火慢炖到八成熟。之后,把猪肘子拿出来皮朝下在放入碗中,在碗中放入原汤和葱姜再次上锅蒸,直到猪肘子酥烂后取出,把汤倒出来。最后再淋上芡汁和花椒油,一道美味就这样诞生了!

如此制作精细、耗时废料的菜式也只有沈万三这样的江南首富才有心情和财力去研究和享用。

“万三蹄”不仅制作过程复杂,材料耗费巨大,还极其讲究火候,其中如有一道工序出现差错则口感和味道大打折扣。这道沈万三家的私房菜,又怎么跟朱元璋扯上关系了呢?这其中就是本文要讲的故事。

元末,朱元璋顺应民意起义建立大明王朝,成为了国家最高统治者。作为江南首富,沈万三识时务者为俊杰的积极参与朱元璋的起义活动。就这样,一国之君和江南首富就相互结识了。

听说了沈万三家这道招牌猪蹄膀之后,朱元璋曾经驾临沈家,点名要吃红烧猪蹄膀,沈万三一家自然积极张罗宴席。席间,这道红烧猪蹄膀也是受到了朱元璋的赞赏。

然而,朱元璋始终对沈万三态度不明,还时常找机会想要除之而后快。于是,就在席间提出了一道送命题。在宴席间,朱元璋问沈万三:“此菜为何名?”沈万三正欲回答:“红烧猪蹄”,猛然想到“避讳”一事!便没有如实禀报这道猪蹄膀的菜名,而是巧妙地为其取了一个新名字,化解了自己的难关。

在中国古代,是有避讳皇帝和家中长辈名讳的规矩。这道红烧猪蹄胖的名字中有一个“猪”字,沈万三要是脱口而出,则是冲撞了皇帝朱元璋“朱”姓的名讳,最轻是杀头!弄不好是要灭九族!

想到这里,沈万三眼珠一转,马上答道:“启奏陛下,此菜名为‘万三蹄’。”皇帝听后龙颜大悦,还交口称赞:“这道菜做得不错,以后就叫‘万三蹄’吧!”

沈万三的机智,为自己化解了一个致命的难题,也给这道红烧猪蹄膀留下了“万三蹄”的美名。

时至今日,尽管经历了六百多年的风风雨雨,这道“万三蹄”在周庄仍旧家喻户晓,魅力无限。“万三蹄”不仅成为了周庄人逢年过节、婚庆喜宴、招待宾朋的压轴菜,也成为周庄响当当的一张文化名片。提到周庄,人们马上会想起“水乡”和“万三蹄”。

当时,朱元璋缘何要在席间问出这道送命题我们不得而知。可是朱元璋与沈万三之间的爱恨情仇无论是在史书上,还是在影视剧中都有着很多的演绎。朱元璋时刻想要除掉沈万三的心也是众所周知,这其中究竟几分真假?

首富沈万三的致富之路

别看沈万三在朱元璋起兵时期已经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富豪了,但是他原来也不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天之骄子。沈万三家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他们一家的口粮甚至包括后来他做生意的本钱,都是从泥土里一点一滴刨出来的。

元代江南农业经济得到发展,随之而来就是水稻种植业和农田水利也得到了发展,这样主人家和佃户的这种雇佣关系在江南一代开始盛行。

沈万三的家族在这个时候看到了机会,借着土地*策的变化,收集了一些空闲的土地。沈万三尤其看重浙江周庄这个地方,这里人少地多,加之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于是,他就用低价买了大片肥沃的土地,全家老小辛勤耕种,又有老父亲的灌溉技术加持,很快就收获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桶金”。其后,沈万三更在能人的指导下,快速地完成了资本积累,开始拓展自己的商业版图。

沈万三之所以能够快速积累财富、拓展自己的商业版图,还主要源于他成熟的经商理念和经商智慧。他认为,商业的利润源于买卖的差价。沈万三认为,做生意要主动捕捉商机、善于把握时机,一旦发现了好的商机就要及时出手,实现低买高卖,获得中间的利润。依靠着这样成熟的经营理论,沈万三立住了脚跟。

沈万三在创业方面不但天赋极高,更是深知创业的艰难,因此在自己的商业版图初具规模后,他也毫不不吝啬把自己的经商理念传授给手下人,长此以往,就打造出了良好的“企业精神”。

沈万三又借助“姑苏王”张士诚的权势,在商战之中逐渐的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之后,他看准时机高买低卖,在一次江南丰收粮食价格下跌时,囤积了大量的粮食,在次年的苏北大旱中狠赚了一笔。

元末时期,就在张士诚要攻打苏州城时,流言四起,都说张士诚嗜杀成性。苏州城内百姓十分恐慌,纷纷出城躲避,很多商号因此亏本出售。

此时的苏州城内不论什么东西,价格都是大打折扣。即使如此,也有价无市。沈万三看准了此时这个乱局是个好机会,果断出手,将苏州城内的商铺纷纷低价收购。等事情尘埃落定,众人开始回归正常生活后才发现,沈万三此时已经垄断了全苏州的大部分行业。

朱元璋对沈万三的杀心

那么,此时已经富可敌国的江南首富沈万三又究竟是怎么跟一朝天子朱元璋有了牵扯,又被朱元璋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呢?这就要从沈万三聪明的经商头脑,但不太灵光的*治头脑说起。

因为沈万三发家伊始是在江南地区,当初拥护的是张士诚。在朱元璋即将赢得天下时,沈万三终于发现自己在*治投机中“压错了宝”这个事实。为了积极改正自己的“*治错误”,沈万三开始“重新站队”,机敏地向朱元璋靠拢,并且表示自己的诚意以及洗心革面、痛改前非的悔过之心。

通过这样的方式,沈万三希望能够洗刷掉自己曾经投靠张士诚的“历史问题”。

据某期刊中的一文《朱元璋为何要干掉沈万三家族》记载,到了明朝初期,沈万三的家族积极响应犒赏三*,还协助朱元璋营建新的都城和修建长城等基础城建工作。只为了紧紧追随着“新主子”的节奏,博得一个正确的*治目标和好名声。

可是,谁知道沈万三的“如意算盘”竟然打错了。他的积极响应新主子的做法不但没有给他换取新的*治道路,相反,还加速了朱元璋对他的嫉恨之心。

根据史书的记载,朱元璋出身十分贫苦。因此,朱元璋对沈万三这种投机出身的富豪有一种天然的仇恨之心。加之,江南大多数富豪都是对张士诚毕恭毕敬,对大明*权都心存芥蒂,朱元璋对这些江南起家的富豪们自然也没有好印象。

据记载,朱元璋曾无奈感叹:“张士诚小窃江东,吴民至今呼为‘张王’。我为天子,此邦呼为‘老头儿’。”双方关系紧张可见一斑。

沈万三与朱元璋真正的冲突就在沈万三主动犒*之后,一触即发。为了向当朝天子朱元璋进一步表达诚意,沈万三主动向他提出为*队发响。

听到沈万三的建议,朱元璋疑惑道:“我有百万*队,发得过来吗?”这时候,沈万三不知收敛锋芒,反而自信地表示,每人发一金,没问题!可这恰恰逆了“龙鳞”,天子的*队哪里是谁都有资格犒赏的?更何况,沈万三的财富也同样让当今天子忌讳。

《明史》记载,这件事情发生在洪武元年(年),事情发生后,朱元璋暴怒,认为沈万三心怀不轨,是乱民之首,即刻就把沈万三的家产全部没收,还要把他推出去砍了。是马皇后极力,劝谏才保住一命,但仍旧被发配云南。

沈万三财富传奇终成空

然而,沈万三的故事并没有到此就结束。沈万三虽然出事了,但是他为沈家积累的财富确是几辈子都享用不尽的。可是,被朱氏*权盯上了的沈家,哪能那么轻易逃脱?加之沈家人好似都遗传了沈万三并不灵光的*治头脑,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沈家接二连三地受到沉重的打击。

根据历史记载,洪武二十一年(年),此时沈万三已经过世多年,在姻亲走动之间,官居正三品的莫礼就发现了沈家的问题,他说:“不同于一般暴发户用金银器皿,沈家在日用器皿上都显示着独特的富贵逼人眼的气息。宴席用缂丝、紫定器,筷子更是羊脂玉。”

莫礼也是见过大场面的人,可沈家吃穿用度的奢华,也让他大为吃惊。他曾预言,若沈家行为还不知收敛,早晚还是要惹火上身的。

果不其然,沈家在朱元璋对江南富户的打击中,一步一步走向最后的落败。朱元璋先是对江南富豪们先收取重赋,接下来在大范围的没收他们的田产成为官田,然后强制富商们集体迁徙,最后又在“胡惟庸案”、“蓝玉谋反案”、“空印案”等重大*治案件中,全力打击江南地区域乱*反贼有所关联的富商。

这样一套程序下来,江南的富商们受到牵连的人数多达数万,可谓是把江南的富商们“一窝端”了。

洪武二十六年(年),“蓝玉谋反案”爆发,沈万三的儿子、女婿、姻亲等全族男丁全部被牵扯进去,一家人无论男女老少,要么株连、要么流放、要么发配,全家被抄没,就连*治目光敏锐的莫礼也没有幸免于难。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得曾经的江南首富沈万三一家,彻底销声匿迹了。

结语

沈万三的小聪明在生活中一次次的帮助自己化险为夷,优秀的经商头脑也为自己赚得盆满锅满,不但改变了自己的生活现状,更是为全家几代了赚取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可追根究底,沈万三在*治方面还是没有足够的敏锐程度,不知节制的的挥霍使得自出一家在一次次的劫难中没有得以保全。

参考文献

[1],钱国宏,“万三蹄”不是猪蹄,那是什么?(期刊)神州民俗(通俗版),年6月15日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