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作性眩晕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7岁女子得怪病突发眩晕,医生神操作 [复制链接]

1#

“汤主任,快救救我吧,我得了怪病了!”一清早,医院康复科的病房里就听到一阵急促的声音,原来是出院患者王奶奶的孙女小丽。只见两个人一左一右搀扶着她,她面色苍白,额头还冒冷汗。

27岁的小丽说,自己睡一觉醒来突然天旋地转,只是翻个身转头就呕。平常身体健康的她着实被吓了一跳,不知道自己得了什么怪病,急忙医院求救。

该院康复科汤清平主任仔细询问和检查后,随即进行了几个动作复位,二十分钟后,小丽所有症状竟都消失了。小丽不由得惊奇万分,一边感激着医生一边又疑惑重重。自己到底得了什么病,竟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汤主任说,小丽这段时间因为应对考试,白天上班,晚上熬夜看书,长时间的劳累和睡眠不足诱发了耳石症。

专家介绍,耳石症”有个学名,叫“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指头部迅速运动至某一特定位置时出现的短暂性阵发性发作的眩晕和眼震,是一种具有自限性的周围性前庭疾病。可为原发性,也可为继发性。患者发病前常无任何先兆,通常在坐起、仰卧翻身、坐位躺下或从躺下至坐位时,俯身,低头或仰头时,出现强烈旋转性眩晕,持续时间一般在数秒到数分钟不等,当位置不动时眩晕及眼震发作可减轻或不发生,整个发作病程可数小时至数天,数月或数年。

目前,关于耳石脱落的机制及诱发因素尚不清楚,目前的研究认为可能与内耳供血不足,头部外伤或耳部手术,耳部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导致的末梢循环供血障碍等情况有关。通常发病的年龄在40岁以上,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耳石症在青壮年人群中有发病增高的趋势,过大的压力会导致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尤其是睡眠不好的人更容易出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内耳的小动脉痉挛细胞缺血,从而导致耳石症的发生

由于脱落的耳石颗粒,主要为碳酸钙结晶,常规通过药物,是无法将这些碳酸钙颗粒化解掉的。因此,目前耳石症的主要治疗方法是通过耳石复位治疗(一种物理治疗方法):即将滑落至半规管内的耳石颗粒通过体位的变化(半规管角度的调整)将其重新复位至前庭的椭圆囊和球囊。通俗来说,就是通过改变头部特定的轨迹运动,引导“落跑”的耳石颗粒“回归原位”。

专家介绍,一般情况下,只需要患者与医生配合,做几次简单的复位动作,即可达到治疗作用,而手法复位后眩晕症状可立即缓解,对于每一个成功“复位”的患者而言,这简直是“神操作”!此法看似简单,但一定要找专科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复位,如复位方法不当可能导致患者耳石异位,眩晕加重。

汤主任嘱咐,耳石症患者复位成功后需注意休息半小时后再离开,并禁忌开车。其次,复位之后保持头稍微垂直的体位,不要过度低头和弯腰,最好一周内不要进行头部激烈的运动。

汤主任提醒,在睡觉时候,最好不要患侧卧位,建议低枕,睡硬板床。在复位后一到两周之内,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在饮食方面注意低盐饮食,避免咖啡、浓茶、酒类的刺激。当出现眩晕症状时,一定要在保证安医院进行检查,由医生来判断病因及对症治疗,切不可自行服药或盲目进行手法治疗,以免延误和加重病情。

潇湘晨报记者张树波通讯员陈欢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