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药物 http://pf.39.net/bdfyy/tslf/190620/7232741.html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治法与方剂》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有人揶揄我:文君然,你其实并没有自己的东西。你不过是把别人的东西拿过来,嚼冷饭而已。
这话,说对了。
当初,我老师就评价我:思路一般,悟性一般,唯有表达较好。我这个人,天资驽钝。作为中医人,我确实没有太好的技术。
但是,我善于做一件事儿,就是把别人的好经验拿过来,变成自己的。我自己没那个悟性,我学学别人,总可以吧?
所以,时间长了,我就积累了很多前人的经验。我把这些东西用文字的形式一一解读,奉献给读者,让大家有所提高,为中医的发展和传承出力。我觉得,这事儿不丢脸。
现在,我要给你说的这则经验,也是我从别人那里学来的。学的谁呢?内科名家赵绍琴老师。
赵师,我就不多介绍了。你自己上网查阅一下吧。总之,在中医内科临床领域里,赵师是极具分量的一位大家。
说来话长。
有一回,我遇上一个人。这个人,女的,高血压好多年了,开春以后脑袋迷糊、疼痛、易怒、便干、睡不好觉,舌红,脉弦有力。
她来找我。我当时一看,觉得毫无疑问,这就是有肝火了。
但是,我用清肝火的办法,无效。用滋补肝肾之阴的办法,无效。
患者自己也说,此类中药,她之前都吃过,看着很眼熟,但确实无效。
我有些纳闷,怎么就不好使呢?
于是,我钻进书房,查找关于高血压眩晕、烦躁、失眠之类的古今验案。我想从前人的记述中,找到一点思路。
结果,找来找去,天助我也,我看到了赵绍琴老师的的验案。这给我的帮助太大了。
医案里的患者,也是患有高血压,久治不愈,头痛、眩晕、心烦急躁、失眠、便干,脉弦滑而数,舌红。
但是让我惊奇的是,赵师并没有采用一般的清肝去火、滋补阴津之法,而是用了下面这个配伍。咱们一起看看——
蝉衣、姜*、白芷、防风各6克,僵蚕、苦丁茶、晚蚕砂、炒槐花各10克,大*2克。
结果如何?服药7剂以后,血压开始下降,其他症候好转。这时候,把配合服用的西药停掉,原方加入川楝子6克,再服7剂。结果,血压降至正常范围。到最后,遵原方适当加减,调治三周,患者诸证悉平,血压稳定,一身清爽。
这可以说是赵师治疗高血压眩晕、失眠、烦躁、头痛的经典案例。你要是感兴趣,就找来赵师的医案著作,反复研读,体会其中的真义。
这里头什么道理呢?
我不卖关子了。我直接告诉你——这里用到了古方升降散。
升降散,是出自《温病条辨》里头的方子。组成,就是蝉蜕、僵蚕、姜*、大*这四味药。
这个配伍是干啥的?是调畅气机,疏解三焦的。其中的僵蚕,能祛风,蝉蜕,能疏风清热。两者药性往上走,升散气机。姜*能活血,大*可以泻热化瘀。两者往下走,使得气机得以沉降。如此,这一升一降,就能把郁滞的气机完全打开。
在这个基础上,用白芷和防风进一步祛风散达,用苦丁茶、炒槐花来清热凉肝,配合一个晚蚕砂祛风、活血、通经。所有这些,放在这里,你会发现,它们大部分都有疏散、祛风、解郁、行气之功。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通过散达调畅的手段,把身体里的郁火,排出去。
看到了吧?这就是名家手笔与众不同的地方。
这个患者,确实是有肝火。但是赵绍琴老师处理肝火的方法,和我这样的鼠辈不同。人家是用疏散之法,把郁火给散开。而我呢,无非只能想到丹栀逍遥散、龙胆泻肝汤之类的东西。当然了,不能说后者就完全不对。只能说,前者在思路上,的确别出心裁,高人一等。
说起来啊,这个高血压、烦躁、失眠、头晕、头痛,中医理解一般就认为是病在肝。有的是肝阳上亢,有的是肝火上炎,有的则属于肝经郁热、气机阻滞。赵绍琴老师在医案里用的配伍,很显然,就是针对肝经郁热、气机阻滞而设的。他用升降散打底,以疏散之法解决问题。说老实话,哪怕是现在的我来看,肝经郁热、气机阻滞之人,和一般的肝火上炎之人相比,也没有太大的区别。只不过,从精神状态来看,肝经郁热之人,可能情绪更偏于苦闷、愁苦、引而不发。但大体上,我认为差别不大。
也正因如此,在面对辨证属肝火的高血压患者时,一旦用一般的平肝潜阳、直清肝火的办法无效,就应该想到是否可以用疏散气机的办法。这可以说是非常好的经验。
我呢,看到赵师的经验以后,就果断为之前久治不愈的患者尝试。结果,确实好了很多。
所以说,我这是从前人医案里头,偷来了一招。
我把这个东西详细写出来,供读者朋友借鉴、参考。
眼下,又到了春天。前几天,我还听说,一个邻居因为高血压头晕头痛,到医院去做检查,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脑瘤。应该说,到这个季节,高血压患者容易出现一些身体上的不适,包括血压波动、头痛、眩晕、易怒、失眠、烦躁等等。这个时候怎么办?我觉得,赵绍琴老师的经验配伍,提供了一个可行的办法。当然,这个办法,到底适不适合你,还是应该谨慎考虑。非专业的读者,必须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我只能说,这作为业界的经验,有独到的地方,有借鉴的意义。
最后,还是那句话——作为一个普通的中医小白,向大家学习借鉴经验,是我一辈子都要坚持的事情。不学习、不传承,中医就没有发展。我确实技术粗鄙,但我愿意永远向经典学习,向前辈借鉴。
全文完。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文君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