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作性眩晕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天麻素与异丙嗪用于急诊眩晕症治疗中的临床 [复制链接]

1#
走遍河南东西南北中 http://www.localtrue.com/zdgzp/zdgzp/13381.html

作者:*河清,罗春雷,钟曼萍,张云辉

作为常见的急诊临床症候群,眩晕症多发于前庭部位,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眩晕、恶心呕吐以及出汗等主观感觉障碍,发病时自觉周围物品或自身移动、摇晃,部分患者有头重脚轻、头昏脑涨之感。眩晕症通常反映出前庭部位的病变,分为真性眩晕和假性眩晕两种。如果长期存在眩晕症症状,需要及时查清原因,及时对症治疗。异丙嗪是临床治疗急诊眩晕症的常用药物,尽管能够对患者症状起到缓解作用,然而复发率高、不良反应多,效果不甚理想。药理实验表明天麻素可恢复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过程间的平衡失调,具有镇静、安眠和镇痛等中枢抑制作用。此次研究在异丙嗪基础上联合天麻素治疗,为探究联合治疗有效性,收集急诊眩晕症病例78例,均为年6月-年6月我院收治患者,现对研究结果予以如下汇报。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病例纳入时间范围为年6月-年6月,对该时间段内我院78例急诊眩晕症患者进行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男患者21例,女患者18例,年龄最大为69岁,最小为21岁,平均为(43.63±4.72)岁;病程最长为78d,最短为12d,平均为(46.13±3.42)d。其中16例为耳源性眩晕,12例为脑源性眩晕,7例为颈源性眩晕,其他4例。对照组:男患者20例,女患者19例,年龄最大为68岁,最小为22岁,平均为(43.53±4.59)岁;病程最长为75d,最短为11d,平均为(46.21±4.39)d,其中15例为耳源性眩晕,14例为脑源性眩晕,5例为颈源性眩晕,其他5例。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基线资料进行处理,结果为P>0.05,两组差异较小可进行对比分析。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经诊断及检查均确诊为急诊眩晕;(2)患者临床资料及病史、检查记录等资料完善,检查前均告知患者,患者已了解且同意加入研究,签订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排除标准:(1)经诊断合并心肝肾疾病或严重器质性病变患者;(2)神志不清或精神障碍患者;(3)对研究药物过敏或过敏体质患者;(4)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

方法对照组:给予盐酸异丙嗪注射液肌肉注射治疗,25mg/次,1次/d,治疗3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天麻素治疗,在mL生理盐水中溶入mg天麻素注射液,实施静脉滴注,1次/d,治疗时间为3d。

观察指标治疗前后均对患者椎基体动脉血流峰值速度进行测量,对比整体疗效,随访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效评估标准:将患者治疗后眩晕、恶心等症状消失、体征恢复正常记为显效;患者治疗后眩晕症状改善50%以上、体征基本正常记为有效;经过治疗症状无变化或加重记为无效。

统计学方法研究计数资料、计量资料分别采用()、%表示,前者采用t进行检验,后者采用X2检验,所有数据均在统计学软件SPSS20.0软件上计算,将0.05作为衡量标准,当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椎基体动脉血流峰值速度对比:两组患者椎基体动脉血流峰值速度在治疗前差异不显著,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提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显效分别为24例、18例,有效分别为13例、12例,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为94.9%VS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对比:观察组中有1例患者出现胃不适,1例嗜睡,不良反应率为5.1%,与对照组的2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讨论

眩晕症是临床多发病,发病机制复杂多样,易反复发作,且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该疾病发病率逐年攀升。研究发现,作为主观感觉障碍类疾病,眩晕症是小脑、脑干以及前庭神经等病变综合作用的结果,大部分眩晕症患者发病与血管痉挛、脑动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因素有关。针对急诊眩晕症临床强调尽可能在短时间内控制患者眩晕症状,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增强预后。

作为一种抗组胺药物,异丙嗪能够有效抑制因组胺导致的毛细血管通透性扩张现象,缓解血小板聚集及全身血液浓缩症状,有利于消除局部水肿。通过局部注射的方式,能够使药物直接作用于中脑髓质、呕吐中枢以及前庭感受器,进而发挥止吐、止晕的功效。与此同时,该药物还能够有效缓解脑血管痉挛现象,增加脑局部组织供血量,促进脑循环系统功能恢复。然而,该药物也会产生嗜睡、口鼻干燥等副作用,效果达不到预期。此次研究观察组患者除异丙嗪治疗外,还接受天麻素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天麻属于中药的一种,主要功效为滋阴补肝、解痉息风,该药物主要化学成分为天麻素,进入患者机体能够发挥镇痛、镇静的作用,一方面可纠正、调节患者大脑皮质功能失衡;另一方面能够有效保护神经细胞,具有抗癫痫、抗惊厥的功效,除此之外还能够有效缓解因疾病带来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有学者在研究中发现天麻素能够扩张脑血管,降低脑血管阻力,其与异丙嗪联合应用,能够有效改善椎基体动脉血流峰值速度。本次研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项动脉血流峰值速度显著提升,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4.9%,体现了其治疗有效性及对患者血流峰值速度改善作用。在不良反应发生方面,观察组为5.1%,少于对照组,体现了其治疗安全性。

综上所述,将天麻素与异丙嗪应用于急诊眩晕症治疗中,是改善患者眩晕症状、提高椎基体动脉血流峰值速度的有效治疗方案,且药物副作用少,疗效可靠。

来源: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第11卷第7期

分享 转发
TOP
2#
大医课堂丨糖尿病肾病该如何治疗 http://www.scgyw.com/bfbz/9718.html

脑卒中患者的血糖管理

糖尿病脑血管系统的并发症包括有脑梗死、TIA(脑缺血)、脑缺血、血管性痴呆,其中脑卒中是糖尿病患者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什么糖尿病患者容易诱发脑卒中?

糖尿病患者血粘度增高,红细胞聚集增强,血小板对血管壁的粘附或血小板相互间的凝集机能增强,血液第Ⅰ、Ⅴ、Ⅶ、Ⅷ凝血因子增加,纤维蛋白原增高等可能是促进脑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大量研究证明糖尿病是慢性炎性疾病,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因素。

那么,脑卒中患者如何做好血糖管理?

高血糖可以增加卒中发生率,是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卒中患者中15%-33%患有糖尿病,且9.1%的卒中再发可归因于糖尿病。早期的胰岛素抵抗和糖耐量异常也可增加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而且卒中急性期血糖过高或过低均可对卒中预后,产生不良影响。为了使卒中患者接受规范的血糖管理,做好卒中的二级预防,降低卒中患者的再发风险,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和中华预防医学会在年发布了《中国脑卒中血糖管理指导规范》。

一、缺血性卒中/TIA急性期的血糖管理

1.高血糖

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TIA患者,应尽快测量并监测血糖,当血糖高于10.0mmol/L时应该给予降糖治疗,急性期首选胰岛素,并注意防止低血糖发生。过于激进的降糖治疗可能导致低血糖发生的风险增加。因此,在寻求血糖达标的同时,还应注重安全性,有效地避免血糖波动,减少低血糖尤其是严重、急性低血糖的发生。

2.低血糖

①对所有急性卒中/TIA患者尽快测量血糖。

②对于血糖低于3.3mmol/L的患者应该尽快给予补糖治疗,纠正血糖的目标为正常血糖即可,避免血糖过髙。

卒中急性期出现低血糖的情况并不常见,大多可能与应用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有关。严重的低血糖可产生各种神经系统症状,并可导致抽搐或产生类似卒中的症状。低血糖可在卒中的基础上进一步加重脑损伤,直接导致脑缺血损伤及脑水肿加重,严重低血糖甚至可造成不可逆的严重脑损伤。

二、缺血性卒中/TIA二级预防中的血糖管理

①对于无糖代谢异常病史的缺血性卒中/TIA患者,应该做到尽早筛查血糖,应尽早查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对空腹血糖小于7mmol/L的患者急性期后应做OGTT试验,保证对糖尿病或糖尿病前期的尽早发现。

②在缺血性卒中/TIA患者的长期血糖管理中,建议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小于7.0%(平均血浆葡萄糖为8.6mmol/L)水平。

③在保证不发生低血糖或其它严重不良反应的情况下,一些患者可选择更加严格的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6.5%)(平均血浆葡萄糖为7.8mmol/L),这些患者可能也括糖尿病病史短,预期寿命长及无严重心血管疾病的患者。

④对于有严重低血糖亊件发生史,预期寿命短,存在严重的微血管或大血管并发症,存在其他严重并发症,以及糖尿病病史长且应用包括胰岛素在内的多种药物都难以控制血糖的患者,可考虑将目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提高为8.0%(平均血浆葡萄糖为10.2mmol/L)。

三、自发性脑出血的血糖管理

①对于脑出血患者,应尽快测量并监测血糖,对于血糖低于3.3mmol/L的患者应该尽快给予补糖治疗,纠正血糖的目标为正常血糖即可,避免血糖过高,当血糖大于10.0mmol/L时应选择降糖治疗,并注意避免低血糖发生。

②对于脑出血急性期过后的患者,可参考本指导规范中缺血性卒中/TIA二级预防中的血糖管理部分指导规范的②③④。

四、重症脑卒中患者的血糖管理

对于任何类型的重症脑卒中患者,推荐当血糖持续大于10.0mmol/L时应该给予持续静脉泵入胰岛素治疗,推荐目标血糖浓度为7.8-10.0mmol/L。目标血糖越接近以上范围的低值可能获益越大,对于部分患者,只要不发生严重低血糖,6.1-7.8mmol/L的血糖可能是合理的。

关于我们

科室主任——常红娟(主任医师)

坐诊医生——陈燕(副主任医师)

联系方式:-

THEEND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