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作性眩晕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眩晕不用药,妙手解烦恼 [复制链接]

1#

近日,赣州市沙石镇一位40多岁的朱姓中年男性,认为自己最近得了一种怪病,晚上睡觉的时候,身体不能向左侧翻身,只要身体一偏向左侧,立即出现几秒钟的天旋地转,伴恶心、呕吐,但睡觉姿势回到正中或向右侧时,头晕立刻消失。朱先生打了一个星期的点滴没有效果,他和家人都非常紧张。

这天,朱医院急诊科。急诊科医师详细咨询病史及相关检查后,考虑朱先生患的疾病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俗称耳石症),决定给朱先生进行手法复位治疗。听说要给自己“手法复位治头晕”,朱先生难免有一丝疑虑。在门诊的诊室中,医生让朱先生先坐在治疗床上,依次转头、躺下、转身、坐起,只花了几分钟,没用一粒药,头晕就缓解了。走的时候朱先生还是将信将疑,答应如果无效一周后再来复诊。一周以后,朱先生特地打来电话,自从复位以后,头晕再也没有发作,连呼“太神奇了!”。

那么,这种可以手法复位的头晕到底是什么病呢?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表现为当头位快速移动至某一特定的位置时激发的短暂的、阵发性眩晕伴有水平型或旋转型眼震。一般头晕的发作时间短暂,并且与头颈转动有关。大部分患者发病表现为休息、或起床时,在床上向某一方向翻身,引起天旋地转,伴恶心、呕吐,必须保持强迫睡姿;有的患者起床或后仰倒床时发作,行走时正常。头晕发作时间短暂,几秒钟或几十秒钟,很少超过一分钟。

人类之所以能够正常活动,是因为在双侧的耳内有调节身体平衡的器官。其中重要的结构之一就是球囊、椭圆囊。在球囊、椭圆囊结构内有感受重心变化的碳酸钙盐结晶,形状像石头,故后者称为耳石,前者称为耳石器。由于头部外伤、或者年老局部结构退化,耳石器内的耳石从原来的位置上脱落,移位到了别的平衡结构内,头位变动时,引起眩晕。医生治疗就是通过手法转动,将在迷宫道中滚动的滚珠回到原来的位置上去,恢复平衡。

由于现在生活丰富多彩,各种活动中,头部的轻微碰撞,都可能日后出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电脑的普及和广泛应用,使长期伏案工作的人成为危险人群,但引发的原因不明;社会老年化日益加剧,老年人耳器官功能减退,使得相当一部分老年人的眩晕是由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引起的。因此,得此病的人很多,医院门诊眩晕病人总数一半以上。由于手法治疗有效,许多患者完全康复后,对治疗非常满意、感到医生非常神奇。

病人一旦得病,应该到有经验的、治疗眩晕的医生那里去诊治。首先,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疾病本身不会危及生命,但是其他疾病,尤其脑血管疾病一旦误诊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病情被耽误,病人有可能错失抢救机会。其次,耳石脱落在不同的位置,需要采用不同的手法,进行复位。有经验的医生通过检查,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选用正确的手法治疗,使治疗变的简单、有效。

长按识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