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作性眩晕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眩晕心悸失眠的诊疗 [复制链接]

1#

↑↑↑点上方“杏林荷香”
  女,35岁,文员。


  现病史:眩晕、伴心悸、不寐、夜梦多,乏力、脱发一年余。月经量少色淡、周期可。饮食偏少,小便*,大便稍干。自诉最近半年生活、工作压力大。


  既往史:无明显异常。辅助检查:BP:/70mmHg


  望诊:面色萎*,五轮无明显异常。因戴口罩,无法看面色、口唇色、舌苔,无法闻气味。


  切诊:


  右寸肺脉:举,平。寻、按,平中有弱。分析:肺气少虚;


  右关脾胃脉:举,平中有小濡。寻,濡。按,弱。分析:脾胃稍弱;


  右尺命门脉:举,弱。寻,弱。按,弱。分析:命门火衰;


  左寸心脉:举,浮滑大。寻,浮滑加压按后则中空。按,中空。分析:心阴虚热;


  左关肝脉:举、寻、按皆弱。分析:肝血不足;


  左尺肾阴脉:举、寻、按比肝脉更弱。分析:肾气不足;


  中医诊断:


  病名:虚劳


  证型:血虚证兼心热证、肾精不足证


  治法:前期补血养心清心,后期补脾益胃壮肾。


  方剂:生脉饮合四物汤加减


  西医诊断:神经衰弱症


  


  诊疗思路:


  1.综合四诊合参来看,患者主要原因在于气血两亏,血亏重于气亏,所以导致诸多虚劳之征象。加之操劳过度,心急生热,又暗耗心阴血,所以患者心脉轻按浮滑大,但是加压后则虚弱。心与小肠相表里,虽然患者没有脾胃热,仍旧小便会*。


  2.患者治疗应分为两步,前期先用中药补血养心清心,后期用中成药补脾益气壮肾。


  首诊方剂:年6月1日小满


  *参10g麦冬8g五味子3g当归12g


  川芎4g炒白芍12g熟地12g竹叶10g


  竹茹10g炒酸枣仁10g炒麦芽12g


  10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嘱:睡前少玩手机,睡时手机关静音。


  方解思路:


  1.生脉饮直接治疗心阴虚热。


  2.四物汤补血虚。


  3.竹叶和竹茹走心经,功用清心热,除烦,利尿。


  4.酸枣仁宁心安神,助眠。


  5.炒麦芽是防止以上补药腻胃,考虑天时暂不用神曲与陈皮。


  患者在6号时回复说效果不错,已经不再眩晕,其余症状皆有缓解。因来例假,暂时停药。后期中成药考虑可用健脾生血颗粒,健脾生血颗粒是生脉饮合四君子汤加减。详细配方为:*参,茯苓,炒白术,甘草,*芪,山药,炒鸡内金,醋龟甲,山麦冬,醋南五味子,龙骨,煅牡蛎,大枣,硫酸亚铁。辅料为蔗糖、维生素C、枸橼酸。


  1.*参,茯苓,炒白术,甘草,→四君子汤。


  2.*参,山麦冬,醋南五味子,→生脉饮。


  3.*芪,山药,大枣,炒鸡内金,→脾气健胃。


  4.醋龟甲,龙骨,煅牡蛎,→收涩补阴安神。


  潘林,中医师,非物质文化遗产“潘氏中医”第五代传承人,以脾胃、痛风、多囊卵巢、不孕不育、慢性病、疑难杂症等的中医治疗为主要研究方向。践行传统中医,传播济世文化。


  坐诊医院门诊科2号中医诊室。(由于本人在门诊的同时又兼顾家庭医生工作,就诊前请电话预约。)咨询电话,手机号就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