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作性眩晕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半天收费198元一天298元青岛的职业 [复制链接]

1#

帮客户领路、挂号、排队、缴费、取药、打车、寄药……

陪诊,让看病不再孤独

“十四五”期间,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由此带动陪诊师等新职业涌现出来,为老年人群体安享晚年保驾护航。目前,陪诊师在青岛、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多地发展起来,提供陪诊服务的既有个体陪诊师,也有相关照护中心的职业陪诊师。陪诊业务购买一般以半天(4小时)、全天(8小时)为单位,收费标准半天元左右,全天元左右。那么陪诊服务具体都做什么?真的能为患者提供便利吗?近日,记者跟随职业陪诊师郭女士体验她的陪诊工作。

陪诊师郭女士帮异地客户挂号问诊。

01/

并非跑跑腿那么简单

“陪诊不仅仅是排队挂号、帮忙拿药、陪着看病这么简单,陪诊提供的是个性化专业服务,因为顾客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接触的都是需要照顾的人,如果不投入感情是不可能做好的。”今年3月刚刚踏进陪诊师行业的郭女士跟记者说。随着科技和网络的发展,医院纷纷采用智能化医疗服务。虽然提高了效率,但对部分上了年纪的老人来说,却增加了他们求医的难度,陪诊师这一职业应运而生,逐渐走进大众视野。

上午8点50分,医院排队取号。“今天这个单子是帮忙代取药,客户患有帕金森,但现在人在黑龙江,对于他们来说,过来取药的成本太高,这才从网上找到了我。”郭女士盯着手机上客户发来的信息,脚步没有停下。办好就诊卡,郭女士马不停蹄赶往门诊。等待中,她不停地看时间,“得抢时间,到医院后要第一时间取号,必须在每一个步骤上给客户节省时间,提供方便。”郭女士说,作为陪诊师,要尽量把每一个细节都想到、做好。

“医院都在推进智能化就医服务,但部分老年人不会网上挂号和智能支付。”郭女士说,医院人工窗口排长队的场景。医院,挂号、检查、取报告都分散在不同的地方,不熟悉情况的就像是在迷宫里一样。

10点37分,挂号、缴费、取药、装袋、邮寄所有流程全部走完。“任务完成!”郭女士也放松下来,与记者谈起了入行经历。今年30岁的郭女士是山西太原人,7年前从老家来到青岛。她从今年3月份开始做陪诊师,现在已经在短视频平台上收获了大批粉丝,每次陪诊结束后她都会发一条文章、视频作为纪念。跑医院久了,她看到了太多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的痛苦和无奈。“我最开始对这个职业有认知,是通过短视频,那时刚刚从上一份工作辞职,正好在寻找新的工作方向。”郭女士告诉记者,她曾多次带63医院看病,能深医院后的无助和无奈,“医院整个人都很迷茫,不会挂号、不知道如何预约检查,这些都让我非常有感触。”

02/

陪诊客户主要是老年人

做陪诊师两个月以来,郭女士已经总结出了一些规律,比如接到最多的单是“孩子给父母下的单”,“下单的是年轻人,看病的却是老年人,老年人自然而然成为我们主要的服务对象。”

“之前有一名陪诊的患者让我印象非常深,来自泰安的李叔叔在青岛打工,他的孩子有事无法陪伴,便从网上找到我,并叮嘱不要和父亲说是陪诊师,就说是朋友。”郭女士告诉记者,“其实我很理解,我父母那一代人都比较节俭,如果知道是花钱陪诊,他们一定会心疼不已。”

郭女士告诉记者,医院的情况是陪诊师必备的专业素质,现在青岛客医院,他们跑得都比较熟,医院哪些科室、哪些医生比较热门也要掌握。除了医院的医疗资源,医院的环境了如指掌。“哪个科室在哪个楼层,哪个专家哪天出诊,医院有多少停车位,应该从哪个门进出都要清楚。“这样的工作节奏我基本能适应,目前我没有和专业的机构签约,只是自己在网上发布消息,与顾客沟通,这样相对比较自由。”郭女士说。

陪诊的客户主要是老年人,因为儿女忙于生计、无暇抽身,他们的关切只能以购买服务的形式来体现。此外还有外地人、孕妇儿童、行动不便的人士,还有少数年轻人无法忍受一个人看病的孤独,也会选择陪诊。“我之前碰到过一名95后的安徽小姑娘,父母工作没时间陪伴,医院感觉太孤单,所以就找到了我。”郭女士告诉记者,这种陪诊相对简单,小姑娘自己在网上预约号,医院取号候诊。“在排队等着叫号时,我能看出来她有点害怕,我就安慰她,和她说说话,她的情绪也能得到缓解。”

03/

半天收费元一天元

“我们全天收费元、半天元,也可以按小时收费,每小时50元。如果是代取药、代跑腿,每次是80元。”据郭女士介绍,“经常看到网上有人说陪诊师月入过万什么的,其实并没有那么可观的收入。几天没有一个单子,这种情况也很常见。”郭女士说,“陪诊师绝不是能一夜暴富的职业,说到底,赚的是辛苦钱。”

“怎么入行?首先要有充足的时间,其医院环境熟悉,了解就诊流程。”郭女士表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获客的能力,这个要看自己的宣传力度,分为线上线下两种。“线上一般在各大平台发布自己陪诊的视频,线下我会在周末选择一天公益陪诊,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工作。”

为了能提供更完善的陪诊服务,郭女士会为患者准备陪诊包,里面放一些糖、水果、塑料袋之类的东西。“有的老人做完空腹检查等待结果时,怕他们身体受不住,吃点糖或水果可以缓解。”

陪客户聊天散步成朋友,扮演倾听者的角色

陪诊,也是陪伴更是安慰

无论是自己生病,亦或是家人生病,就医的过程总是一面充斥着来自疾病本身的痛苦和焦虑,另一面又不医院里完成从挂号、排队、就诊、检查、取药等一系列耗时耗力的操作。如今,逐渐走入公众视野的陪诊师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这种尴尬,他们可以帮患者排队挂号、交费拿药、陪伴看病……记者采访了岛城几名陪诊师,他们背后的故事有温度、有感悟。他们更多的“陪伴”,让“孤独就诊者”不再孤独。

人物

陪诊师:大鹏

除了陪诊还要做个倾听者

原来是一名办公室文员的大鹏,在网络上发现了陪诊师这一职业后,毅然辞职加入了“爱馨陪诊”团队,成为了一名职业陪诊师。大鹏说,做陪诊师之前要经过培训。真正的陪诊,并非大家认知中纯粹单一的“陪人看病”。比如,需医院所有科室的性质,帮助顾客在繁多的科室中做出准确选择,这需要有基础的医学知识;还有最常见的送病理报告、取检查结果或者代预约,帮外地客户在出院后办理出院结算、复印病历等快递给对方。大鹏透露,去年自己刚入行时,由于很多人并不了解这个职业,医院门口发放传单进行线下地推,同时在社交平台上持续输出陪诊师相关内容后,接单情况才慢慢好转。

大鹏(右一)陪行动不便的老人就医。

帮着隐瞒或坦白病情

“有一天凌晨两点,我在网络平台上收到了一个消息——可以陪诊吗?本来我以为这一单跟其他订单没什么不同,但后续的聊天让我禁不住难过了好久。”大鹏回忆道,这名客户袁女士(化名)身在国外,她是为青岛的母亲下的订单。原来,袁女士的母亲患有癌症,已经进行了5次放疗治疗,每医院,母亲病情也在不断好转。但因为她在国外工作,不可能长期在家陪伴母亲。“我母亲并不知道自己患的是癌症,她只知道自己医院进行‘保养’治疗。”袁女士与大鹏交流着,“一定不要告诉我母亲实际病情,请求你陪诊的时候提前进去跟医生沟通一下。”大鹏接到这个订单后,医院门口等着袁女士的母亲,“我印象很深刻,见到阿姨后,感觉她的气质很儒雅,尽管身体看上去很虚弱,但是眼睛很明亮。”

大鹏带着阿姨走进候诊厅,“我让她在门口等待,我自己先进去跟医生说明了情况,医生也表示理解,在随后的就诊过程中始终没有提到过‘癌症’等字眼,只是表示阿姨的造血功能比较差,还需要一段时间的‘保养’治疗。”大鹏说。在陪阿姨做完放疗后,他将医生的嘱托跟注意事项一一发送给袁女士,好让远在国外的她能够安心。

放疗结束,大鹏准备将阿姨送上回家的出租车,“没想到阿姨提出想要跟我一起散散步。正好接下来没有服务订单,我也就同意了。”大鹏说,“边走边听阿姨讲她自己的生活。”一路上,阿姨还讲述了自己对于女儿袁女士的担心,对于她拼命工作把自己身体放在生活重点的最末端非常担忧。“我有些时候身体不舒服只要能挨过去,就绝不跟她说。她的工作那么忙,我不希望她还要担心我的身体。”阿姨的话让大鹏也不由想起自己的妈妈。

“我经常能够碰到子女帮父母下服务订单,要求我现场录下医生的诊断,他们就是害怕父母隐瞒病情,不让他们知道。”大鹏表示,在当陪诊师的近一年时间,对于自身的改变也是很大的,“原来对于父母的唠叨总是置之不理,甚至有时很不耐烦,但现在我逐渐理解了他们的良苦用心。”

扮演倾听者的角色

“我们行业一般是不接急单的。在接订单前,我们会先了解下患者的基本情况,是否适合我们过去陪诊,如果是情况比较危急或者患者身体必须要两个人在场的情况,我们都会提前告知,要求必须有一名亲属在场,我们帮忙跑腿,亲属负责照看患者。”大鹏告诉记者,但他曾经碰到一名特殊的患者,也让他打破了“行业规则”。

大鹏帮客户网上缴费。

王岩(化名)今年刚刚22岁,她患有一种比较罕见的疾病——米尼尔综合征,突如其来的眩晕、呕吐时常让她措手不及。“王岩最开始加我联系方式时,只跟我说只是以备不时之需。”大鹏告诉记者,在后来的聊天中他了解到,王岩患有米尼尔综合征,目前属于三期,属于严重的内耳疾病。后来大鹏在网上搜索了关于这种疾病的介绍,“相关词条非常少,我大概看了一下网络上描述的发病症状:发作性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会伴有听力下降、耳鸣……当时我看到这些词的时候,能够深深地感受到她发病时的无助。”有一天上午10点左右,王岩给大鹏打来了“现在方便陪诊吗?我发病了,现在头晕目眩不能移动,你方不医院?”大鹏内心挣扎再三,最终还是骑上了自己的摩托车,15分钟后到达了王岩家。“一进门时,是王岩妈妈给我开的门,当时我脑海还闪现了一下——家里有人,医院?”来不及多想,大鹏打车医院急诊。挂号、问诊、缴费、开药、打针……一套流程走下来已经下午1点了。王岩情况逐渐稳定后,在输液区给大鹏讲述了她的故事。

原来,王岩的父亲从小就有高度近视,随着年龄增大,眼睛病变越发严重,已经到了看不清脚下的路,平日很少出门。今年年初,家里终于凑出3万元给父亲做了手术。“3万元是不是在你们眼里不值一提?”王岩笑着问,大鹏不知道如何回答。“这是我攒了两年的钱,终于把父亲的手术做了。”王岩说,给大鹏开门的母亲也身患残疾,平日里只能在家帮着做做饭,其他工作没法完成。即便这样,王岩既没有被疾病打倒也没有对生活失去希望,“我最大的梦想就是当一名护士,但是高考失利,与护理专业擦肩而过,最后选择了会计专业。”王岩说,现在的她只要有空闲时间,医院做护工、当保洁,尽可能多地接触医疗行业,“这样也算离着自己的梦想更近一些吧。”前段时间,王岩还志愿参与社区抗疫工作,为社区核酸检测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下午4点多,王岩输液完成,大鹏把她送回了家。“这次陪诊一共6个多小时,但我只收了她基本费用,就当陪伴朋友听听她的故事。”大鹏告诉记者,“我常常被陪诊的客户‘治愈’,其实陪诊师这个行业经常需要心理建设,医院太近,看到的人间疾苦就越多。但是他们内心的力量时常‘治愈’着我。”

人物

陪诊师:唐女士

跟客户慢慢处成了朋友

1年出生的唐女士来自一个“军人世家”,从今年3月份开始接触到陪诊师这个职业。谈及为何选择了这个职业时,唐女士告诉记者:“我先生曾经亲历过几次小手术,虽然比较简单,但是身边也需要有人陪伴。医院我俩都要同时请假,有时候工作很忙感觉很不方便,所以那个时候感觉非常无助。”后来在网上看到陪诊师这一职业,唐女士便开始搜索各种资料了解这个行业,最终经过一个周的尝试,从今年3月开始正式入行,并接到第一笔订单。家住即墨的她,医院有一个半小时的车程,但她从未有过一次迟到。对于唐女士来说,陪诊师已经不仅是一份工作,她会用真心对待每一名患者,就像陪伴自己的家人一样。

临产孕妈紧急求助

唐女士与黄莉(化名)的相识是一次孕检的订单。远在大连的丈夫因为工作原因不能来青岛陪伴黄莉,便在网上找到了唐女士,希望她能够陪着黄莉一起进行孕检。“那时她已经怀孕37周,见面时发现她走路缓慢,走一段时间需要休息一下。”唐女士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宝妈,她非常理解黄莉的状态,“晚上睡觉翻身时真是犹如千斤重,时不时腿会抽筋,那简直酸爽到爆,晚上一直休息不好。”同时,黄莉很多生活上的事情都不方便自己动手进行,尤其是一些需要弯腰去做的事情。医院做了一系列孕期检查,黄莉跟唐女士相谈甚欢,两人挥手告别,但故事没有就这样画上句号。

第二天下午3点多,唐女士突然接到了黄莉的电话,原来是她羊水破了,而且出现了大出血的状况。黄莉在电话里很惊慌,“唐姐,应该是要生了,我现在很害怕,整个人也不敢动,医院吗?”唐女士没有丝毫犹豫,安排好家里的事立马打车从即墨医院。“路上我还给黄莉的丈夫打了个电话,告诉他黄莉的情况,我能够感受到他当时的担心和慌乱。”医院时,看到黄莉满头大汗,医生还送来一些“风险警告”“生产须知”等字样的表格。“干我们这行的,很少会帮人代签字,一般会规避这种风险。但这次情况特殊,黄莉的丈夫电话里委托我全权负责,所有签字由我代为完成。”各项准备工作都在进行着,唐女士在黄莉床前紧紧握着她的手,嘴里不停地安慰着。期间,黄莉的丈夫也正从大连赶回青岛。

最终,伴随着医生“准备手术”的提示,黄莉被推进手术室。早上6点15分,黄莉的丈夫赶到手术室门口。“他抓着我的手,一直不停地说着‘感谢’。”6点43分,宝宝顺利诞生,医生抱着这个新生命走出手术室。“我看到他那个状态就跟当年我爱人一样,显得不知所措,不禁笑出了声。”帮助黄莉夫妻安排好住院事项后,医院。

后来,黄莉夫妇特意跑到即墨感谢唐女士。“要不是有唐姐在,我们真的不知道如何是好,这次多亏了你。”夫妻俩拉着唐女士的手不断致谢。唐女士告诉记者,“我其实也非常感谢这对夫妻,他们的信任让我愿意在这个行业深耕,也坚信这个行业不仅有前景而且有温度。”

“我们的主要客户群体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他们大多子女不在身边或者工作比较忙。此外,也有一些孕妇、宝妈或者从外地过来就诊的患者。”唐女士说,一些年轻的宝妈如医院就诊,往往需要陪诊师帮忙拿包、推车、代拿药等,也就是有个人能“搭把手”。

跟客户处成了朋友

“在医院,外人很难分辨出我是陪诊师还是患者家人。”唐女士说,他们的工作更像是提供一个朋友、家人角色的陪伴。

今年11岁的小玥(化名)是唐女士入行以来接到的第一个客户。“她是烟台人,去年突发急性肝病,医院住院近两个月。”唐女士说,她接触到这名小朋友时,病情还不算稳定,每过20天需要复诊一次。“她妈妈选择的是‘代问诊’服务,他们在当地做好相关检查,将检查结果发给我,我再拿着检查结果帮忙找主治医生调整用药,记录医嘱,再将下一次复诊需要检查的项目发给客户。”在近3个月的时间里,唐女士帮助小玥“复诊”了5次。“我跟这一家人的感情也是在一次次的沟通中不断累积起来的。第一次将装满一整个袋子的药物寄出时,我自己还在默默感慨,这么多盒药!”唐女士说,这个小女孩跟她的孩子差不多大,每天都要吃大把的药物,让她非常心疼。第一次的代问诊服务让小玥一家非常开心,不仅省去了来回路费,孩子也不用长途折腾,于是唐女士变成了小玥的“专属药物管理师”。

“从第一次的代问诊,到现在刚刚结束第五次服务。小玥的病情不断好转,医生开的药越来越少,每次听到医生说‘有好转’,我真的非常替小玥感到高兴。”小玥身体在一天天恢复,唐女士也更加明白了自己职业的意义,是帮助更多人在生病中得到陪伴与慰藉。

“我爱人说我不适合做生意,总是跟客户慢慢处成了朋友,最后都不好意思收钱了。”唐女士笑着说,“不能把这事儿当成纯商业去做,否则做不下去。”医院其实是一个隐私性很强的场所,陪诊师在服务过程中既要尊重客户的隐私,同时也要提供关怀,尤其是服务孕妇、残疾人、孩子时。信任是这个行业最重要的基石,陪诊师的工作不仅给唐女士带来了对一个新兴行业的了解,更多的是交到了很多朋友。“我不管别人怎么看,我非常热爱这项工作。”唐女士说。

/声音/

陪诊师接受度不断提升

职业陪诊师逐渐走进大众视野,他们为患者取号、陪同候诊、与医生沟通、交钱拿药……老年人、异地就医的患者,甚至在城市打拼的年轻人,对陪诊的需求日渐增加。记者在电商平台、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