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通讯员应晓燕
张阿姨今年58岁,眩晕了近30年。30年来张阿姨几乎每天承受着头晕、恶心、站立不稳,家人很孝顺,带着医院,就是没查出问题,反而是考虑神经症,给了好多的治疗头晕的和精神类药物,但是却没有一丝丝好转。
张阿姨的儿媳妇非常孝顺,既然婆婆那么头晕,不敢出门,也不出去锻炼身体,半年前就买个iPad给婆婆玩来打发时间,不让她寂寞、无聊。
张阿姨非常要强,对于儿媳妇的好心必须要心领。她几乎天天都会玩2个小时游戏。可是,问题随之而来——张阿姨的老毛病,头晕病越来越严重起来。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一个医院就诊,接诊医生曾医院神经内科轮转,就推荐张阿姨来到了付长永主治医师的眩晕专病门诊。经过付医师耐心的询问和查体,发现张阿姨对手机或iPad上快速运动和较小、密集的图片无法忍受,会诱发头晕加重。而且张阿姨说去了超市或在十字路口人多的地方就心里难过,在快速抬头和站立姿势也能诱发头晕,立即躺在床上症状就可以消失。再次对张阿姨进行焦虑抑郁测评,发现只是伴随轻度焦虑。最终,付医师对张阿姨进行的诊断——持续性姿势-感知性头晕(persistentpostural-perceptualdizziness,PPPD)。停用了一些药物,付医师对张阿姨进行了前庭功能训练,并教给她了训练方法。经过一个多月训练,张阿姨的症状明显减轻,自觉已经好转80%以上。
医院神经内科张震中主任介绍:“PPPD是一种临床比较常见的慢性头晕,位居神经内科门诊眩晕患者第二位。它是在年初被世界卫生组织统一命名的一种新的独立疾病体,年它的诊断标准才得以确认。在中国,PPPD很少被临床医师所认识,这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困难。常被误诊为“脑供血不足”、“颈椎病”、“梅尼埃病”“耳石症”等。长期慢性反复的病程,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医疗费用浪费。最近研究认为PPPD患者发病除了前庭/视觉刺激机制和姿势反射/眼动控制机制外,可能还存在多重感觉传入系统受损。”
这个病的核心症状包括——
(1)非旋转性头晕或摇晃不稳感,持续3个月及以上;
(2)上述症状大部分时间持续存在(每30天中至少15d),大部分患者几乎每日均有症状,症状严重程度可有波动;
(3)头晕症状在下列情况会加重包括站立、头或身体运动时,或注视手机、电脑、电视密集较小物体,或暴露在复杂或运动密集的环境中如广场、超市等,且头晕症状在坐立后减轻、卧床后基本消失特点;
(4)有的患者行走时需要扶他人,才感觉稳当,有的走路时表现为“摇摆不稳”步态,像共济失调,但查体时无共济失调的体征;
(5)仔细观察患者可存在躯体化症候,甚至或在夜间发作,常常使医生过多